蠖曲
【拼音】:huò qǔ
【注音】:ㄏㄨㄛˋㄑㄨ
【结构】:蠖(左右结构)曲(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蠖屈。蠖曲[huòqǔ]⒈蠖屈。
基础解释蠖屈。
引证解释⒈蠖屈。参见“蠖屈”。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蛰龙》:“於陵曲银臺公,读书楼上。值阴雨晦冥,见一小物……渐盘卷上,卷亦焦。意为龙,乃捧卷送之。至门外,持立良久,蠖曲不少动。”
网络解释蠖曲蠖曲,读音huòqǔ,汉语词语,意思是蠖屈。
综合释义蠖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蛰龙》:“於陵曲银臺公,读书楼上。值阴雨晦冥,见一小物……渐盘卷上,卷亦焦。意为龙,乃捧卷送之。至门外,持立良久,蠖曲不少动。”参见“蠖屈”。
汉语大词典蠖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蛰龙》:“于陵曲银台公,读书楼上。值阴雨晦冥,见一小物……渐盘卷上,卷亦焦。意为龙,乃捧卷送之。至门外,持立良久,蠖曲不少动。”参见“蠖屈”。《汉语大词典》:蠖屈 拼音:huòqū(1).形容像尺蠖一样的屈曲之形。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2).比喻人不遇时,屈居下位或退隐。晋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诗:“蠖屈固小往,龙翔乃大来。”宋范仲淹《依韵和安陆孙司谏见寄》:“相其直道了无悔,宁争蠖屈与鹏骞。”明归有光《祭方御史文》:“公孙蠖屈于南宫之试,予亦瓠落于东海之滨。”王闿运《上征赋》:“俨长大而受侮兮,宛蠖屈于泥涂。”
读音:huò
[huò]
(名)尺蠖;尺蠖蛾的幼虫;生长在树上;颜色像树皮;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是害虫。
读音:qū,qǔ
[qǔ]
[ qū ]1.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曲。
4. 偏僻的地方:乡曲。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6. 姓。
[ qǔ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2. 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