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
【拼音】:yǔ wén kè
【结构】:语(左右结构)文(独体结构)课(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语文的定义: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这些内容其信息原意因语言文字固有的释义格韵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变或得到发挥变化)。在我国台湾省该科目被称为“国文”而不是“语文”。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基础解释语文yǔwén∶语文和文学的简称∶语言和文字他的语文程度怎样?
综合释义《语文课》是黄盈导演@@@@@年创排的话剧新作,该剧讲述七个走过了中国语文教育全程的普通人,面对语文这个叫他们又爱又恨又不可回避的学科,面对完整闭合的系统、终极决选的高考和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他们各自走过了怎样的人生,又成为了怎样的人,如今回望,都有说不尽的滋味,是笑、是泪,也是生命的体验。
1.我把自行车放在了自班的车位,然后就回到了班级,我们的班主任换了,换了一个姓张的老师,并且她教语文课,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头乌黑的头发,和蔼可亲。
2.在语文课的后期,有些跟不上的小黑矮人开始有点弄鬼掉猴、猴头猴脑了,这时,我让大船上的人大礼包先慢一点包了。
3.语文课时,老师教我们尽孝,向父母嘘寒问暖,我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我问父母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父母果然特别开心。
4.语文课要在八字宪法上做文章听说读写,字词句篇。
5.针对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内容不足、作文易写成“新八股”等语文学习的问题,市教委提出了改革措施。
6.语文课上,老师让小明用“长城”造句。小明答:“长城很长。”老师不悦:“不行,再造一个!”小明更不开心,把头一扭:“凭什么,我又不是秦始皇!”。
7.清晨,同学们伴随着鸟声踏进了校门,一天的学校生活开始了。上完一节神奇的语文课,又上完一节奇妙的数学课。这是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来到操场上。她们有的跳皮筋,有的打球,还有的跳舞,唱歌。一片欢歌笑语。
8.那时候,没有统一的语文课本,每教一篇文章,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照抄一遍。
9.班长向班主任报告了同学们上语文课的情况。
10.语文课上,老师提问问题:“小明,你用‘要么……要么’造一个句!”小明想了想,很自豪的大声喊道:“卖冰棒啦!要么?要么?”。全班师生晕倒。
读音:yǔ,yù
[yǔ]
[ yǔ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 yù ]1. 告诉:不以语人。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kè
[kè]
(1)(名)有计划的分段教学:上~|下~|星期六下午没~。
(2)(名)教学的科目:这学期共有五门~。
(3)(名)教学的时间单位:一节~。
(4)(名)教材的段落:这本教科书共有二十五~。
(5)(名)某些机关、学校、工厂等的行政单位:秘书~|会计~。
(6)(名)旧时赋税:国~|完粮交~。
(7)(动)征收(赋税):~税。
(8)(名)占卜的一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