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
【拼音】:kǒu xián
【注音】:ㄎㄡˇㄒ一ㄢˊ
【结构】:口(独体结构)弦(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简易乐器。口弦[kǒuxián]⒈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简易乐器。
引证解释⒈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简易乐器。引《阿诗玛》诗之一:“破竹成四块,划竹成八片,多好的竹子呀,拿来做口弦。”注:“口弦是一种长两寸宽五分,中间雕出一小齿的竹片,两端拴有棉线,利用中间小齿的弹动及口形变化,可以弹出不同的声音。由于它所发出的声音与撒尼语言比较接近,撒尼姑娘便把它作为谈情说爱的工具,用它代替语言传达感情。”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娥并与桑洛》:“手指象竹笋,声音象口弦,她会说会讲,她的名字叫娥并。”
网络解释口弦(民间乐器)口弦又称口弦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综合释义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简易乐器。《阿诗玛》诗之一:“破竹成四块,划竹成八片,多好的竹子呀,拿来做口弦。”注:“口弦是一种长两寸宽五分,中间雕出一小齿的竹片,两端拴有棉线,利用中间小齿的弹动及口形变化,可以弹出不同的声音。由于它所发出的声音与撒尼语言比较接近,撒尼姑娘便把它作为谈情说爱的工具,用它代替语言传达感情。”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娥并与桑洛》:“手指象竹笋,声音象口弦,她会说会讲,她的名字叫娥并。”
其他释义1.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简易乐器。
1.羌笛、口弦琴传承着古羌族或古氐族的历史,陇剧《官鹅情歌》则演绎了官鹅沟新的历史。
2.口弦的“非专业”性还体现在分类上,由于它的发音原理独特,既不是自由簧乐器,也不是管乐器,更不是弦乐器,所以至今,也未能正式归类。
3.塞上江南、口弦、回回帽、西夏国、党项文、镇北堡影视城。
4.月亮完全升起来了,在薄薄的云彩里穿行。官寨里什么地方,有女人在拨弄口弦。口弦声凄楚迷茫,无所傍依。阿来
5.竹筒、巴乌、彝萧、口弦、卡林巴、甚至还有口技,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6.巴乌、彝萧、口弦、卡林巴、甚至还有口技,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7.口弦、回回帽、西夏国、党项文、镇北堡影视城。
8.口弦琴传承着古羌族或古氐族的历史,陇剧《官鹅情歌》则演绎了官鹅沟新的历史。
9.羌笛、口弦琴传承着古羌族或古氐族的历史,陇剧《官鹅情歌》则演绎了官鹅沟新的历史。[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
10.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xián
[xián]
(1)(名)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有弹性:弓~|箭在~上|改~易辙。
(2)(名)(~儿)乐器上发声的线:管~乐。
(3)(名)〈方〉发条:上~。
(4)(名)直线与圆相交;在圆周内的部分叫弦:正~|余~。
(5)(名)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