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露
【拼音】:jǐng lù
【注音】:ㄐ一ㄥˇㄌㄨˋ
【结构】:警(上下结构)露(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周处《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
基础解释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
引证解释⒈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周处《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引唐骆宾王《初秋登王司马楼宴赋得同字》:“鸿飞渐陆,流断吹以来寒;鹤鸣在阴,上中天而警露。”唐骆宾王《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唐皇甫湜《鹤处鸡群赋》:“安知警露之质,岂诚凌云之意。”
网络解释警露警露jǐnglù,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出自《风土记》。
综合释义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周处《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唐骆宾王《初秋登王司马楼宴赋得同字》:“鸿飞渐陆,流断吹以来寒;鹤鸣在阴,上中天而警露。”唐骆宾王《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唐皇甫湜《鹤处鸡群赋》:“安知警露之质,岂诚凌云之意。”警露[jǐnglù]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周处《风土记》。
网友释义警露jǐnglù,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出自《风土记》。
汉语大词典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周处《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唐骆宾王《初秋登王司马楼宴赋得同字》:“鸿飞渐陆,流断吹以来寒;鹤鸣在阴,上中天而警露。”唐骆宾王《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唐皇甫湜《鹤处鸡群赋》:“安知警露之质,岂诚凌云之意。”
其他释义1.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周处《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
1.快印店内盗走“笔记本”路遇巡警露了馅近日,呼市公交分局岗勤大队破获一起盗窃笔记本电脑案,抓获犯罪嫌疑人孙某某。
读音:jǐng
[jǐng]
(1)(动)戒备:~惕|~戒。
(2)(形)(感觉)敏锐:机~|~觉。
(3)(动)使人注意(情况严重):~报|~告。
(4)(名)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报~。
(5)(名)警察的简称:民~|交通~。
读音:lòu,lù
[lù]
[ lù ]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zhāo )露。甘露。
2.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3.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4. 滋润:覆露万民。
5. 表现,显现:露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露骨。袒露。吐露。揭露。暴露。
[ lòu ]1.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