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票
【拼音】:guān piào
【结构】:官(上下结构)票(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1.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2.即户部官票。清代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官票[guānpiào]⒈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⒉即户部官票。清代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
引证解释⒈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引《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李牙婆取出硃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月香十岁,倒判了五十两。”《红楼梦》第九三回:“贾政道:‘既无官票,到底是何等样人在那里作怪?’”⒉即户部官票。清代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引郭沫若《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这‘官票宝钞’是一种不兑换纸币,是由政府强制使用的。”
网络解释官票官票:纸币官票
网友释义官票亦称“户部官票”、“银票”、“银钞”。清代强制通用的不兑现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发行。官票以银两为单位,额面分1两、3两、5两、10两、50两5种。票面上印有汉文“户部官票”,“足色银若干两”,“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贷”等字。官票是空头发行,极少准备金,又不兑现,发行后不久即跌价。清廷多方设法挽救无效,到咸丰九年(1859年)末,在北京1两银票仅值京制钱500—600文左右,而实银1两则值12000多文。
汉语大词典(1).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李牙婆取出朱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月香十岁,倒判了五十两。”《红楼梦》第九三回:“贾政道:‘既无官票,到底是何等样人在那里作怪?’”(2).即户部官票。清代的一种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郭沫若《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这‘官票宝钞’是一种不兑换纸币,是由政府强制使用的。”
1.把夜鹰交出来;二、三千两银子花红加倍付给,要宝泉局的官票;三、叫伏龙公子出面与在下打交道。
2.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存世极罕的元代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省,海内孤品大明通行宝钞伍佰文以及史上版别展示最全的大清宝钞与户部官票。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3.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存世极罕的元代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省,海内孤品大明通行宝钞伍佰文以及史上版别展示最全的大清宝钞与户部官票。(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官票造句)
读音:guān
[guān]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
读音:piào
[piào]
1. 纸币,通货:钞票。票子。票额。
2. 印的或写的凭证:票据。票证。股票。车票。选票。
3. 非职业演戏:票戏。票友。
4. 量词,相当于“批”:一票货物。
5. 被匪绑架做抵押的人:绑票儿。撕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