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师
【拼音】:huí shī
【注音】:ㄏㄨㄟˊㄕ
【词性】:动词。
【结构】:回(全包围结构)师(左右结构)
【简体】:回师
【繁体】:回師
词语解释回师huíshī。(1)军队返回;班师。回师[huíshī]⒈军队返回;班师。例回师歼灭南逃之敌。得胜回师。英orderthetroopbackto…;swingback;
基础解释[orderthetroopbackto…;swingback]军队返回;班师回师歼灭南逃之敌得胜回师
引证解释⒈调回军队。引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入洛》:“敏子与诸将议进止,久之无他策,势须回师。”刘忠《东路军进占漳州城》:“怀着胜利的喜悦,跟着毛主席,浩浩荡荡踏上了胜利回师的征途。”
网络解释回师回师,〈书〉指作战时把军队往回调动。
综合释义调回军队。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入洛》:“敏子与诸将议进止,久之无他策,势须回师。”刘忠《东路军进占漳州城》:“怀着胜利的喜悦,跟着毛主席,浩浩荡荡踏上了胜利回师的征途。”回师[huíshī]将军队往回调动。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五.端平入洛》:「敏子与诸将议进止,久之无他策,势须回师。」
汉语大词典调回军队。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入洛》:“敏子与诸将议进止,久之无他策,势须回师。”刘忠《东路军进占漳州城》:“怀着胜利的喜悦,跟着毛主席,浩浩荡荡踏上了胜利回师的征途。”
国语辞典将军队往回调动。回师[huíshī]⒈将军队往回调动。引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五·端平入洛》:「敏子与诸将议进止,久之无他策,势须回师。」
辞典修订版将军队往回调动。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五.端平入洛》:「敏子与诸将议进止,久之无他策,势须回师。」
其他释义作战时把军队往回调动。
1.韩家军作出了向瓜州渡开拔,即将回师江南的假相,之后却迅速向扬州西北的大仪镇集结。
2.一个月前,刘季攻陷了彭城,楚霸王项羽亲率三万人回师,汉军与楚军一经接触即溃不成军,仅被挤到谷水、泗水溺死的就有十余万人,溃退到灵壁。
3.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请回师勿进为上。
4.在他看来,最好的结局就是李不凡回师退守江南,凭借长江天险抗拒,苟延残喘。
5.第二天晚上,她又回师发起攻势,请侄女向她倾诉衷肠。
6.鞑子东逃西窜,等我军回师,又去而复来。
7.同年十月,庞涓攻占邯郸后闻说魏都大梁被齐师威胁,急忙回师,田忌和孙膑先派齐城、高唐两将迎战,故意败给魏军,以示弱骄敌。
8.我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完全出敌意外。
9.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从这一天起,项羽他们三兄弟就跟着公孙瓒混了,此后三天,公孙瓒整顿了一下渔阳的边防,便回师辽东郡。
10.孙中山事先得到消息,登上永丰舰,率海军讨逆,并电令北伐军回师靖乱。
读音:huí
[huí]
(1)(动)曲折环绕:~旋|~环|~肠|迂~。
(2)(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家|~还|~路|~门|~去。
(3)(动)掉转:~马枪|~头|~升。
(4)(动)答复;回报:~信|~礼|~电|~文。
(5)(动)回禀:~报|~禀。
(6)(动)谢绝;退掉;辞去:~绝|退~|驳~|撤~。
(7)(量)指事情、动作的次数:一~|数~。
(8)(量)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
读音:shī
[shī]
1.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3. 效法:师法古人。
4. 榜样:师范。
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师。禅师。
7. 军队:会师。出师。
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师长。师座。
9. 一国的首都:京师。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