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
【拼音】:zhōng liú jī jí
【注音】:ㄓㄨㄥㄌ一ㄡˊㄐ一ㄐ一ˊ
【词性】:成语。
【简体】:中流击楫
【繁体】:中流擊楫
词语解释亦作“中流击枻”。中流击楫[zhōngliújījí]⒈亦作“中流击枻”。
基础解释楫:船桨。船到中流时敲着船桨起誓。比喻收复失地、振兴事业的决心。也作“击楫中流”。
引证解释⒈亦作“中流击枻”。指晋祖逖渡江击楫事。引《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大江!’”后喻有志复兴的壮烈气概。宋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宋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明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综合释义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晚清文学丛钞·童子军·草檄》
汉语大词典亦作“中流击枻”。指晋祖逖渡江击楫事。《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喻有志复兴的壮烈气概。宋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宋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明何大复《滹沱河上》:“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国语辞典比喻立誓收复失土,报效国家。参见「击楫中流」条。中流击楫[zhōngliújíjí]⒈比喻立誓收复失土,报效国家。参见「击楫中流」条。引宋·张矩〈安庆模·渺长江〉词:「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宋·文及翁〈贺新郎·一勺西湖水〉词:「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成语解释中流击楫
辞典修订版比喻立誓收复失土,报效国家。参见「击楫中流」条。宋.张榘〈安庆模.渺长江〉词:「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宋.文及翁〈贺新郎.一勺西湖水〉词:「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立誓收复失土,报效国家。见击楫中流条。宋˙张榘˙安庆模˙渺长江词: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宋˙文及翁˙贺新郎˙一勺西湖水词: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其他释义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1.随着擂台结束,陈杨两家的下线也开始了行动,将这些少年破除陈规,勇赴边疆的形象,塑造的堪比班定远投笔从戎、祖逖中流击楫。
2.沉稳矫健的横抚平心中的沟壑,遒劲如峰的竖消除膺田千缠万绕的梗结,雄浑圆厚的撇激发中流击楫的斗志,婉转方刚的捺燃起踔厉奋发的豪情。
3.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诵。
4.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有一股中流击楫的斗志的!
5.好男儿就应中流击楫。
6.淝水之战,谢安决胜千里,笑退苻坚百万大军;掷果盈车,潘岳文藻如江,连壁接茵惊艳千年;中流击楫,祖逖直抒胸臆,收复黄河以南国土。
7.掷果盈车,潘岳文藻如江,连壁接茵惊艳千年;中流击楫,祖逖直抒胸臆,收复黄河以南国土。
8.曾记否,祖递中流击楫,功亏一篑,桓温三次北伐,未竟全功,淝水破百万大军,犹不能还我汉家河山。
9.宇教主果然中流击楫,壮志凌云,如此最好,老衲代替天下苍生谢过你。
10.他也以同样的声音为中流击楫的祖逖歌唱:"平生祖豫州,白首起大事。"。
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读音:liú
[liú]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读音:jī
[jī]
(1)(动)打;敲打:~鼓|~掌|旁敲侧~。
(2)(动)攻打:袭~|游~|声东~西。
(3)(动)碰;接触:冲~|撞~|目~(亲眼看见)。
读音:jí
[jí]
(名)划船用的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