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纶
【拼音】:ēn lún
【注音】:ㄣㄌㄨㄣˊ
【结构】:恩(上下结构)纶(左右结构)
【繁体】:恩綸
词语解释1.犹恩诏。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基础解释犹恩诏。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引证解释⒈参见“恩詔”。参见“恩詔”。引犹恩诏。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宋苏轼《贺高阳王待制启》:“伏审显奉恩纶,荣更帅閫。”明张居正《被言乞休疏》:“臣捧读恩纶,涕泗交集。”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今乃乙酉乡试之年,大布恩纶,开科取士。”
网络解释恩纶恩纶,拼音ēnlún,汉语词语,意思是恩诏。
综合释义犹恩诏。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宋苏轼《贺高阳王待制启》:“伏审显奉恩纶,荣更帅閫。”明张居正《被言乞休疏》:“臣捧读恩纶,涕泗交集。”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今乃乙酉乡试之年,大布恩纶,开科取士。”参见“恩詔”。
汉语大词典犹恩诏。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宋苏轼《贺高阳王待制启》:“伏审显奉恩纶,荣更帅阃。”明张居正《被言乞休疏》:“臣捧读恩纶,涕泗交集。”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今乃乙酉乡试之年,大布恩纶,开科取士。”参见“恩诏”。《汉语大词典》:恩诏(恩诏) 拼音:ēnzhào帝王降恩的诏书。晋羊祜《让开府表》:“臣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南史·王藻传》:“若恩诏难降,披请不申,便当刊肤剪发,投山窜海。”唐岑参《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诗:“迎亲辞旧苑,恩诏下储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卜子修如奉恩诏一般,才敢把第二条腿拿了进来,顺手关上车门。”
1.恩纶垒沛,冠绅与蔀屋均霑;锡赉频加,黄发及黔黎并贺,於斯时也。
读音:ēn
[ēn]
(1)(名)恩惠。
(2)姓。
读音:lún,guān
[lún]
[ lún ]1. 钓鱼用的线:垂纶。
2. 古代官吏系印用的青丝带。
3. 现用作某些合成纤维的名称:锦纶。涤纶。
[ guān ]1.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2. (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