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缓
【拼音】:shū huǎn
【注音】:ㄕㄨㄏㄨㄢˇ
【结构】:疏(左右结构)缓(左右结构)
【繁体】:疏緩
词语解释懒散迟钝。宽松;宽和。
基础解释亦作/'缓/',(局势、气氛等)宽松;不紧张懒散迟钝。宽松;宽和。
引证解释⒈懒散迟钝。引晋葛洪《抱朴子·百里》:“或有闇塞退憒而庶事乱者矣,或有潦倒疏缓而致弛坏者矣。”《北齐书·王晞传》:“且性实疏缓,不堪时务。”⒉宽松;宽和。
网络解释疏缓疏缓是词语,拼音shūhuǎn,释义为懒散迟钝,宽松,宽和。
综合释义懒散迟钝。晋葛洪《抱朴子·百里》:“或有闇塞退憒而庶事乱者矣,或有潦倒疏缓而致弛坏者矣。”《北齐书·王晞传》:“且性实疏缓,不堪时务。”宽松;宽和。
汉语大词典(1).懒散迟钝。晋葛洪《抱朴子·百里》:“或有闇塞退愦而庶事乱者矣,或有潦倒疏缓而致弛坏者矣。”《北齐书·王晞传》:“且性实疏缓,不堪时务。”(2).宽松;宽和。
其他释义1.亦作'?缓'。2.懒散迟钝。3.宽松;宽和。
1.有人必须通过自身在空间方面脱离日常轨迹才能让精神得到疏缓、愉悦,而有些人,不论是出自主动还是无奈,可以随时随地让心灵天马行空。后者的道行也许更高呢。
读音:shū
[shū]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读音:huǎn
[huǎn]
(1)(形)迟;慢:迟~|~慢|~步向前。
(2)(动)延缓;推迟:~期|~几天再办。
(3)(形)缓和;不紧张:~冲|~急。
(4)(动)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过来。
(5)(形)坡度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