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子
【拼音】:xiàng zi
【注音】:ㄒ一ㄤˋㄗˇ
【结构】:橡(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橡子xiàngzǐ。(1)橡树的坚果,通常座落在或被包围在一个硬化木质壳斗中,后者具有硬化的苞片。(2)尤指掉在树下的果实。橡子[xiàngzǐ]⒈橡树的坚果,通常座落在或被包围在一个硬化木质壳斗中,后者具有硬化的苞片。英acorn;⒉尤指掉在树下的果实。英beechmast;
基础解释1橡树的坚果,通常座落在或被包围在一个硬化木质壳斗中,后者具有硬化的苞片。2.尤指掉在树下的果实
引证解释⒈即橡栗。参见“橡栗”。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橡子,俭岁可食以为饭;丰年放猪食之,可以致肥也。”唐皮日休《正乐府·橡媪歌》:“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网络解释橡子壳斗科栎属植物的种子叫浆栎果,俗称橡子,英文名Acorn。橡子富含淀粉,其含量仅次于五谷而远高于豆类,一般都在50%以上,最高可达87%。脂肪、蛋白、VB都高于五谷。
综合释义即橡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橡子,俭岁可食以为饭;丰年放猪食之,可以致肥也。”唐皮日休《正乐府·橡媪歌》:“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参见“橡栗”。
汉语大词典即橡栗。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橡子,俭岁可食以为饭;丰年放猪食之,可以致肥也。”唐皮日休《正乐府·橡媪歌》:“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参见“橡栗”。
英语acorn
法语gland
其他释义1.即橡栗。
1.这种鸟的房子是在一个橡子形状设计的。
2.汤玛士生活在新罕布什尔州南部,二零零七年那里的橡子作物歉收,她拿出很多谷物喂给许多面对饥荒的野生动物,从那时开始她在自己家附近喂养野鹿。
3.橡子熟了,山桃黄了,植物把未来寄托给种子和根须。
4.这么多肉一顿就吃得干干净净,还加上了菽豆、葛粉、榆荚粉、橡子粉等其他杂粮。
5.那里还有一个茶会,蓝草音乐的乐队,主唱是个淡黄色的小胡子,束腰外衣外面的衣褶上缝了光亮的蝴蝶结,上面钉了上百个橡子,男孩子们手里的长棍打来打去。
6.专门用来制作西班牙火腿的肉猪散养在橡树园里任意嚼食橡子,它们的肉质以富含油脂香味浓郁著称。
7.每年妈妈都把收获的橡子做成橡子面。
8.小不点鼠太太在圣诞节之前已经把橡子吃了;那储藏室应该是空的。
9.首先你知道,我们都得吃炖繁缕和橡子。
10.你会看到它们停下来,拿住一只橡子慢慢品尝;或者看到它们收集橡子,又很快地跳走,把橡子藏起来。
读音:xiàng
[xiàng]
(1)(名)栎。
(2)(名)橡胶树:~子|~皮。
读音:zǐ
[zi]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