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送
【拼音】:zàng sòng
【注音】:ㄗㄤˋㄙㄨㄥˋ
【词性】:动词。
【结构】:葬(上中下结构)送(半包围结构)
【简体】:葬送
【繁体】:葬送
词语解释葬送zàngsòng。(1)指埋葬和出殡。(2)指断送;毁灭。
基础解释(动)比喻断送、毁灭:~前程。
引证解释⒈指掩埋死者、出殡等事。引《后汉书·陈忠传》:“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宋书·谢方明传》:“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宋曾巩《与刘沆龙图启》:“方先人之葬送未成,偏亲之奉养多乏……凡縻敝於秋毫,皆经营於方寸,顾惟私计,当议远游。”⒉断送。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索将他拦纵,只恐怕夫人行把我来廝葬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妈妈心性,若是知道了,肯干休的?我这条性命眼见得要葬送了。”清李渔《慎鸾交·久要》:“怕设情中机彀,致他年薄倖,葬送温柔。”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六:“然而着了魔的张国焘毕竟把自己也完全葬送了。”
网络解释葬送葬送,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指掩埋死者、出殡等事。《后汉书·陈忠传》:“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宋书·谢方明传》:“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宋曾巩《与刘沆龙图启》:“方先人之葬送未成,偏亲之奉养多乏……凡縻敝於秋毫,皆经营於方寸,顾惟私计,当议远游。”断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索将他拦纵,只恐怕夫人行把我来廝葬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妈妈心性,若是知道了,肯干休的?我这条性命眼见得要葬送了。”清李渔《慎鸾交·久要》:“怕设情中机彀,致他年薄倖,葬送温柔。”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六:“然而着了魔的张国焘毕竟把自己也完全葬送了。”
汉语大词典(1).指掩埋死者、出殡等事。《后汉书·陈忠传》:“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宋书·谢方明传》:“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宋曾巩《与刘沆龙图启》:“方先人之葬送未成,偏亲之奉养多乏……凡縻敝于秋毫,皆经营于方寸,顾惟私计,当议远游。”(2).断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索将他拦纵,只恐怕夫人行把我来厮葬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妈妈心性,若是知道了,肯干休的?我这条性命眼见得要葬送了。”清李渔《慎鸾交·久要》:“怕设情中机彀,致他年薄倖,葬送温柔。”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六:“然而着了魔的张国焘毕竟把自己也完全葬送了。”
国语辞典下葬、出殡,如:「他因一时的冲动,葬送了一生的幸福。」
辞典修订版下葬、出殡。《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宋书.卷五三.谢方明传》:「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陷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索将他拦纵,只恐怕夫人行把我来厮葬送。」《野叟曝言.第五九回》:「那陈海鳌的妹子是个贱人,小的怎愿与他结婚?都是秋香姐姐葬送小的了!」毁坏埋没,如:「他因一时的冲动,葬送了一生的幸福。」
辞典简编版断送、牺牲。 【造句】千万别因一时的意气用事,而葬送了一生的幸福。
法语gâter、gâcher、sacrifier、ruiner、détruire
其他释义①安葬送终:葬送已毕。②断送;毁掉:葬送前途|大好河山葬送在昏君奸臣手里。
1.你的妄自菲薄就是葬送你演艺路的坟墓。
2.将过去舍弃,将世界摧毁葬送是可以做到的。
3.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那无疑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4.你的语无伦次最终会把你的前程葬送了的,你还是早点改了吧。
5.父母的过度纵容会葬送孩子的前途。
6.爱情,大概也是如此,只因为彼此爱得不同,就要葬送很多很多,也要忘却很多很多。于是,彼岸花成了来自黑暗的爱情使者,因为它见证了一段黑色的死亡。
7.年轻人不求上进,一味贪图安逸享受,就是在葬送大好年华。
8.意思是说,天下的男人很多,不要只为一个女人而葬送一生幸福。
9.一个女人风流的下场是葬送了自己。女人还是处于劣势。
10.十几年的努力,一松懈就葬送了。
读音:zàng
[zàng]
(1)(名)掩埋死者遗体:埋~|安~。
(2)(名)泛指处理死者遗体。
读音:sòng
[sòng]
(1)(动)传送。
(2)(动)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报|~款。
(3)(动)赠送:奉~|~礼。
(4)(动)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客|~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