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挲
【拼音】:luó suō
【注音】:ㄌㄨㄛˊㄙㄨㄛ
【结构】:逻(半包围结构)挲(上下结构)
【繁体】:邏挲
词语解释亦作'逻逤'。亦作'逻莎'。亦作'逻挲'。地名。即逻些,唐时吐蕃的都城。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借指一种用逻挲檀制的精美的琵琶。
基础解释见‘逻娑/'。
引证解释⒈见“逻娑”。
网络解释逻挲亦作“逻逤”。亦作“逻莎”。亦作“逻挲”。1.地名。即逻些,唐时吐蕃的都城。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四》:“北狄雄军早廻戈,逻莎城头烽火静。”《旧唐书·薛仁贵传》:“咸亨元年,吐蕃入寇,又以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其他释义1.见'逻娑'。
读音:luó
[luó]
(动)巡察:巡~|~骑|~卒。
读音:sā,shā,suō
[suō]
[ suō ]1. 〔摩(mó)挲〕抚摸。
[ sa ]1. 〔摩(mā)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地移动。
[ shā ]1. 〔挓挲〕张开,如“他挲挲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