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面
【拼音】:tuò miàn
【注音】:ㄊㄨㄛˋㄇ一ㄢˋ
【结构】:唾(左右结构)面(独体结构)
【简体】:唾面
【繁体】:唾面
词语解释1.往人的脸上吐唾沫。表示鄙视﹑侮辱。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2.见'唾面自干'。
基础解释见/'唾面自干/',不去擦别人吐到自己脸上的唾沫,而让它自己干掉。形容逆来顺受,受了侮辱毫无反抗。见/'唾面自干/'。
引证解释⒈往人的脸上吐唾沫。表示鄙视、侮辱。引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有復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清昭槤《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公斫舷怒曰:‘大丈夫以死报国,不受唾面之辱也!’因整军进。”⒉见“唾面自乾”。
网络解释唾面唾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uòmiàn,是指往人的脸上吐唾沫。
综合释义往人的脸上吐唾沫。表示鄙视、侮辱。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有復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清昭槤《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公斫舷怒曰:‘大丈夫以死报国,不受唾面之辱也!’因整军进。”见“唾面自乾”。唾面[tuòmiàn]吐口水在人脸上,表示极度的鄙弃和侮辱。《新唐书.卷一零八.娄师德传》:「人有唾面絜之乃已。」
网友释义唾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uòmiàn,是指往人的脸上吐唾沫。
汉语大词典(1).往人的脸上吐唾沫。表示鄙视、侮辱。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清昭梿《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公斫舷怒曰:‘大丈夫以死报国,不受唾面之辱也!’因整军进。”(2).见“唾面自乾”。
国语辞典吐口水在人脸上,表示极度的鄙弃和侮辱。
辞典修订版吐口水在人脸上,表示极度的鄙弃和侮辱。《新唐书.卷一零八.娄师德传》:「人有唾面絜之乃已。」
1.唾面自干固可表示雅量,但以直道对待外来的羞辱有时也是必要的。
2.一次一位钦差过境,随从前呼后拥,车马塞道,钦差的爪牙恣意肆虐,不但鞭挞驿吏,对县令孙蕙也是唾面诟骂,还强索财物,以肥私囊。
3.今天为了息事宁人,我们且以唾面自干的态度回应对方的无礼。
4.我们能说服他们做到唾面自干吗?
5.忍气吞声忍辱含羞忍辱负重唾面自干委曲求全。
6.可是,转型转成了文官沦为骄兵悍将的摆设,只有像冯道一样,心平气和、唾面自干,才能文运长久,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悲哀。
7.要想成为大生意人,必须培养唾面自干的雅量。
8.这些苟且偷生的利禄之徒只好加倍胁肩谄笑,唾面自干。
9.这种唾面自干的作法过于懦弱,我不欣赏。
10.原以为唾面自干能息对方之怒,谁知反而助长对方的气焰。
读音:tuò
[tuò]
(1)(名)唾液。
(2)(动)用力吐唾沫。
(3)(动)吐唾沫表示鄙视:~弃。
读音:miàn
[miàn]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