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声
【拼音】:yú shēng
【注音】:ㄩˊㄕㄥ
【结构】:余(上下结构)声(上下结构)
【繁体】:餘聲
词语解释1.遗留下的声响。2.未尽之声。3.其他声响。余声[yúshēng]⒈遗留下的声响。⒉未尽之声。⒊其他声响。
基础解释遗留下的声响。未尽之声。3.其他声响。
引证解释⒈遗留下的声响。引《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佇眄要遐景,倾耳玩餘声。”刘良注:“玩想其餘语之声。”《文选·沉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高车尘未灭,珠履故餘声。”吕延济注:“餘声者,思昔时之履步,若在耳故也。”⒉未尽之声。引宋王安石《九井》诗:“餘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坑。”⒊其他声响。引唐柳宗元《夏昼偶作》诗:“日午独觉无餘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网络解释余声余声,198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
综合释义遗留下的声响。《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佇眄要遐景,倾耳玩餘声。”刘良注:“玩想其餘语之声。”《文选·沉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高车尘未灭,珠履故餘声。”吕延济注:“餘声者,思昔时之履步,若在耳故也。”未尽之声。宋王安石《九井》诗:“餘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坑。”其他声响。唐柳宗元《夏昼偶作》诗:“日午独觉无餘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英语hum note
汉语大词典(1).遗留下的声响。《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伫眄要遐景,倾耳玩馀声。”刘良注:“玩想其馀语之声。”《文选·沈约〈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诗》:“高车尘未灭,珠履故馀声。”吕延济注:“馀声者,思昔时之履步,若在耳故也。”(2).未尽之声。宋王安石《九井》诗:“馀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坑。”(3).其他声响。唐柳宗元《夏昼偶作》诗:“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1.尖爆的弦声脆响,余声绕耳,似远却近,隐有金石之声,浑厚非常,直让人震聋发聩。
2.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其风流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莫,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
3.这期《馆声》以《两场书展的故事》为题,刊发了我的两篇书话,一是《书信展览的余声》,讲的是我父母亲赠书展涟漪般的波及;一是《黄典诚赠书纪念展》。
4.她走在马蹄的余声中,夕阳燃烧离别多少场,她向陌生人们解说陌生人的风光,等她归来坐下对我讲,故人旧时容颜未沧桑,我们仍旧想要当初想要的不一样。陈粒
5.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6.梅兰芳大剧院艺术总监余声介绍,9月3日上演的《牧羊卷》(又名《朱痕记》)是此次专场演出的一大看点。
7.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
8.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https://www.chazidian.com/zj-348698/查字典造句网)
9.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柳宗元[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348698/]
读音:yú
[yú]
(1)(代)我。
(2)(Yú)姓。
(3)(名)剩下:~存|~党|~毒|~额|~款|~力|~粮|~剩|~缺|~外|~威|~蓄|~残|~多|~富|节~|盈~|心~力拙|不遗~力|残渣~孽|虎口~生|死有~辜|心有~悸|绰绰有~|游刃有~。
(4)(名)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数|五百~斤|一丈~。
(5)(名)指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闲|业~|茶~饭后|兴奋之~|高歌~曲。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