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拼音】:zhú yǐng
【简体】:烛影摇红
【繁体】:燭影搖紅
词语解释1.灯烛光亮晃动貌。2.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3.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的,用为引子。烛影摇红[zhúyǐngyáohóng]⒈灯烛光亮晃动貌。⒉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⒊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的,用为引子。
引证解释⒈灯烛光亮晃动貌。引宋王詵《忆故人》词:“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花遮翠拥,香靄飘霞,烛影摇红,月梁云栋上,金钩十二帘櫳。”《宋宫十八朝演义》第十九回:“只遥见烛影摇红,晋王在烛光影里时或离席,像逊让退避的形状。”⒉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引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二》:“王都尉(王詵)有《忆故人》词云:‘烛影摇红向夜阑’……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别撰腔,周美成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⒊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的,用为引子。
网络解释烛影摇红(词牌名)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玉珥坠金环”“忆故人”“秋色横空”等。以毛滂词《烛影摇红·送会宗》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的变体。代表作有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等。
汉语大词典(1).灯烛光亮晃动貌。宋王诜《忆故人》词:“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花遮翠拥,香霭飘霞,烛影摇红,月梁云栋上,金钩十二帘栊。”《宋宫十八朝演义》第十九回:“只遥见烛影摇红,晋王在烛光影里时或离席,像逊让退避的形状。”(2).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二》:“王都尉(王诜)有《忆故人》词云:‘烛影摇红向夜阑’……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别撰腔,周美成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3).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的,用为引子。
国语辞典烛光明亮晃动的样子。烛影摇红[zhúyǐngyáohóng]⒈烛光明亮晃动的样子。引宋·王诜〈忆故人·烛影摇红向夜阑〉词:「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花遮翠拥,香霭飘霞,烛影摇红,月梁云栋,上金钩十二帘栊。」⒉词牌名。属双调。本名忆故人,乃王诜因忆故人所作。周邦彦增益其词,以首句「烛影摇红」为名。⒊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调引。管色配小工调或尺字调。
辞典修订版烛光明亮晃动的样子。宋.王诜〈忆故人.烛影摇红向夜阑〉词:「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花遮翠拥,香霭飘霞,烛影摇红,月梁云栋,上金钩十二帘栊。」词牌名。属双调。本名忆故人,乃王诜因忆故人所作。周邦彦增益其词,以首句「烛影摇红」为名。也称为「归去曲」。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调引。管色配小工调或尺字调。
其他释义1.灯烛光亮晃动貌。2.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3.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的,用为引子。
1.夜色里、满周天的星、忽明、忽灭。夜灯下、久久难眠、满目萧然,烛影摇红…耽美了梦靥、惊起离愁三千、恍然觉起、流年已偷换。
2.福兴路是深圳市发廊聚集的一条街,每当入夜,这里烛影摇红、满楼红袖的场景。
3.读罢全诗,眼前似有一幅韵致盎然的古代婚典画卷徐徐展开,六礼已成,鸾舆笙歌,烛影摇红,千载之下仍能令人感受到当时婚礼的热闹气氛。
4.教师节到了,捡拾起这些“缤纷落英”,眼前总有一片片“烛影摇红”。我的健在的和已经作古的老师们,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祝您节日快乐!
5.烛影摇红多少温柔,前生有约今生难求,自君别后几度春秋,魂兮梦兮有志难酬,天上人间不见不休。
6.满周天的星、忽明、忽灭。夜灯下、久久难眠、满目萧然,烛影摇红…耽美了梦靥、惊起离愁三千、恍然觉起、流年已偷换。
7.烛影摇红多少温柔,前生有约今生难求,自君别后几度春秋,魂兮梦兮有志难酬,天上人间不见不休。【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8.福兴路是深圳市发廊聚集的一条街,每当入夜,这里烛影摇红、满楼红袖的场景。【www.chazidian.com查字典】
读音:zhú
[zhú]
(1)(名)火炬。
(2)(名)蜡烛:~光|~台|火~。
(3)(动)〈书〉照亮;照见:火光~天|洞~其奸。
(4)(量)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指灯泡的瓦特数(并不是烛光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
读音:yǐng
[yǐng]
1.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
2. 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
3. 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
4. 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读音:yáo
[]
(动)摇摆;使物体来回地动:~晃|~手|~橹。
读音:hóng,gōng
[]
[ hóng ]1. 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2.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3. 喜庆: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4. 象征革命: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5. 指营业的纯利润:红利。分红。
6.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红学。
[ gōng ]1.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