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木无文
【拼音】:zhì mù wú wén
【注音】:ㄓˋㄇㄨˋㄨˊㄨㄣˊ
词语解释没有文字记述。《书.洛诰》:'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孔传:'言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祀之。'一说,文通'紊',不紊乱。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今案,文当读为紊。紊,乱也。'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没有彩藻之饰;没有纹饰。谓朴实无华。
基础解释没有文字记述。《书.洛诰》:/'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孔传:/'言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祀之。/'一说,文通/'紊/',不紊乱。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今案,文当读为紊。紊,乱也。/'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没有彩藻之饰;没有纹饰。谓朴实无华。
出处《诗品》
其他释义指诗文质朴而少文采。也用以形容人品朴实无华。
1.他的散文质木无文,注意平实直接地反映生活。
2.而那些只有华词丽藻、炫人耳目的作品,或者“质木无文”“平典似道德论”的作品,早已被历史淘汰。【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质木无文造句】
3.而那些只有华词丽藻、炫人耳目的作品,或者“质木无文”“平典似道德论”的作品,早已被历史淘汰。(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09889/造句网)
4.而那些只有华词丽藻、炫人耳目的作品,或者“质木无文”“平典似道德论”的作品,早已被历史淘汰。(www.chazidian.com/zj-309889/查字典质木无文造句)
读音:zhì
[zhì]
(1)(名)性质;本质:实~|~的变化。
(2)(名)质量:保~保量。
(3)(名)物质:~粒|~料。
(4)(形)朴素;单纯:~朴。
(5)(动)询问;责问:~问|~询。
(6)(动)抵押:以衣物~钱。
(7)(名)抵押品:以此物为~。
读音:mù
[mù]
(1)(名)树木:伐~|果~。
(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
(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
(4)(名)棺材:棺~|行将就~。
(5)(Mù)姓。
(6)(形)质朴:~讷。
(7)(形)麻木:脚~了。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