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织
【拼音】:qí zhī
【注音】:ㄑ一ˊㄓ
【结构】:旗(左右结构)织(左右结构)
【繁体】:旗織
词语解释1.同'旗帜'。
基础解释同/'旗帜/',(名)①旗子。②比喻模范或榜样。③比喻有代表性、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说等。[近]旗号。
引证解释⒈同“旗帜”。参见“旗帜”。引《汉书·食货志下》:“治楼船,高十餘丈,旗织加其上,甚壮。”颜师古注:“织,读曰‘帜’。”
网络解释旗织同“旗帜”
综合释义同“旗帜”。《汉书·食货志下》:“治楼船,高十餘丈,旗织加其上,甚壮。”颜师古注:“织,读曰‘帜’。”参见“旗帜”。
网友释义qízhīㄑㄧˊㄓㄧ旗织(旗织) 同“旗帜”。《汉书·食货志下》:“治楼船,高十馀丈,旗织加其上,甚壮。”颜师古注:“织,读曰‘帜’。”参见“旗帜
汉语大词典同“旗帜”。《汉书·食货志下》:“治楼船,高十馀丈,旗织加其上,甚壮。”颜师古注:“织,读曰‘帜’。”参见“旗帜”。《汉语大词典》:旗帜(旗帜) 拼音:qízhì(1).各种旗子的总称。《墨子·杂守》:“候出置田表,斥坐郭内外立旗帜。”《史记·留侯世家》:“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唐元稹《古社》诗:“壮声鼓鼙震,高焰旗帜翻。”洪深《青龙潭》第三幕:“各家藏着的旗帜,各色各种都要。”(2).犹旗语。(3).旗号。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霸州贼》:“后又增入杨虎、赵燧、刘惠等共二十五名,分为二十八营,共有人马十七万五千,各授伪官,张打奉天征讨元帅旗帜。”参见“旗号”。(4).比喻某种思想、学说或政治力量。毛泽东《祝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十月革命的旗帜是不可战胜的,而一切法西斯势力则必归于消灭。”《文汇报》1989.5.4:“他指出:‘科学,近代民主制,社会主义,乃是近代人类社会三大天才的发明,至可宝贵。’举的旗帜除民主与科学外,还多了社会主义一面。”(5).比喻榜样。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你当了人民代表,成了旗帜,见了毛主席。”
读音:qí
[qí]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读音:zhī
[zhī]
1.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织布。编织。织女(①织布、织绸的女子;②指织女星)。棉织物。
2. 引申为构成:罗织罪名。
3.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织锦。织文(即“织锦”)。织贝(织成贝文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