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制
【拼音】:diǎn zhì
【注音】:ㄉ一ㄢˇㄓˋ
【结构】:典(上下结构)制(左右结构)
【简体】:典制
【繁体】:典制
词语解释典制diǎnzhì。(1)典章制度。典制[diǎnzhì]⒈典章制度。例典制条例。英decreesandregulations;
基础解释典章制度典制条例。
引证解释⒈谓掌管使用。引《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陈澔集说:“此六材者,六工之所用也,故不曰典司而曰典制。”⒉典章制度。引《荀子·礼论》:“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之説入焉而丧。”《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丧纪之礼虽有典制,苟无其时,所不得行。”清何琇《樵香小记·周礼》:“盖国家典制,歷代递有沿革。”
网络解释典制典制是指掌管使用。出自《礼记·曲礼下》。
综合释义谓掌管使用。《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陈澔集说:“此六材者,六工之所用也,故不曰典司而曰典制。”典章制度。《荀子·礼论》:“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之説入焉而丧。”《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丧纪之礼虽有典制,苟无其时,所不得行。”清何琇《樵香小记·周礼》:“盖国家典制,歷代递有沿革。”典制[diǎnzhì]典礼、法制。《荀子.礼论》:「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之说,入焉而丧。」《史记.卷二三.礼书》:「其貌诚大矣,擅作典制褊陋之说,入焉而望。」主掌、管理。《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汉语大词典(1).谓掌管使用。《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陈浩集说:“此六材者,六工之所用也,故不曰典司而曰典制。”(2).典章制度。《荀子·礼论》:“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之说入焉而丧。”《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丧纪之礼虽有典制,苟无其时,所不得行。”清何琇《樵香小记·周礼》:“盖国家典制,历代递有沿革。”
国语辞典典礼、法制。典制[diǎnzhì]⒈典礼、法制。引《荀子·礼论》:「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之说,入焉而丧。」《史记·卷二三·礼书》:「其貌诚大矣,擅作典制褊陋之说,入焉而望。」⒉主掌、管理。引《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辞典修订版典礼、法制。《荀子.礼论》:「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之说,入焉而丧。」《史记.卷二三.礼书》:「其貌诚大矣,擅作典制褊陋之说,入焉而望。」主掌、管理。《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其他释义1.谓掌管使用。2.典章制度。
1.被视为经典制造者的烟雨江南创作而成,是网络文学大师的首部科幻精品巨著。
2.某瑞典制的电锯请勿试图用你的双手或生殖器停止电锯。
3.典制所要调节和缓冲的,是中国农业社会中生死攸关的问题: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强大的社会需求。
4.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典制,用礼仪来制约自己,也可以不背离大道了。”。
5.宋元话本中的刺配刑与当时的历史法律文献记载基本吻合,体现了小说家对时代风物典制的准确描述。
6.东晋南朝在当时被奉为汉族文化正朔,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其文物典制、绘画艺术及物质文化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北方的十六国、北朝和海东诸国。
读音:diǎn
[diǎn]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
读音:zhì
[zhì]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