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德事件
【拼音】:sū tái
词语解释1938年法西斯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西北边境苏台德区的事件。这一地区居民多为日耳曼人,在德国挑动下,当地德意志党不断进行反政府活动,要求“自治”,希特勒乘机干涉,并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9月,英、法为自身利益,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苏台德区遂为德国侵占。⒈1938年法西斯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西北边境苏台德区的事件。这一地区居民多为日耳曼人,在德国挑动下,当地德意志党不断进行反政府活动,要求“自治”,希特勒乘机干涉,并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9月,英、法为自身利益,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苏台德区遂为德国侵占。
网友释义苏台德事件是指1938年法西斯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西北边疆苏台德区的事件。该区居民多为日耳曼人,希特勒上台后,不断煽动苏台德日耳曼人党(纳粹党)策划苏台德“自治”,旨在并吞苏台德,进而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为了纵容德国进攻苏联,把战祸引向东方,1938年9月同意德签订《慕尼黑协定》,承认德国吞并苏台德(面积2.8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6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归还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人遣返德国。
读音:sū
[sū]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3.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4.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
读音:tái,tāi
[tái]
[ tá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2.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3.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4. 量词:一台戏。
5.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6. 姓。
7. 桌子、案子:写字台。
8.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tāi ]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读音:dé
[]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
读音: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读音:jiàn
[]
(1)(量)用于个体事物:一~事|两~衣裳。
(2)(名)(~儿)指可以一一计算的事物:铸~|工~|零~儿|案~。
(3)(名)文件:来~|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