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拼音】:kè lǐ
【繁体】:克里米亞戰爭
【拼音】:kè lǐ mǐ yà zhàn zhēng
词语解释(TheCrimeanWar)十九世纪以来,俄、法、英三国均欲扩张势力于土耳其。一八五三年,俄帝尼古拉一世以保护耶路萨冷希腊教为名,对土耳其开战。法帝拿破仑三世乃与英国同盟以援土耳其,萨丁亦加入。于克里米亚半岛上陆,围攻塞巴斯拖堡(Sebastopol)礮台,经一年,始陷之,是为克里米亚战争。一八五六年,各国议和于巴黎:⒈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联军进行的战争。因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半岛而得名。1853年俄国为控制黑海海峡,在巴尔干扩张势力,对土耳其开战。1854年英法为助土耳其抗俄,对俄宣战。1855年联军攻克俄军在克里米亚的要塞塞瓦斯托波尔,俄国战败。1856年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俄国通过黑海海峡向南扩张的企图受到重大打击。
网友释义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罗斯又称为东方战争(俄语:Восточная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罗斯与英国、法国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开战,战场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是拿破仑战争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撒丁王国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1820—1910年)在战争中赴前线护理伤员,...
辞典修订版公元一八五三年,俄国以保护希腊正教为名,入侵土耳其境,次年英法两国为援助土耳其对俄宣战,以海陆军攻克里米,围塞巴斯托堡要塞,一八五六年签订巴黎条约,战争始告结束。
法语guerre de Crimée
其他释义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联军进行的战争。因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半岛而得名。1853年俄国为控制黑海海峡,在巴尔干扩张势力,对土耳其开战。1854年英法为助土耳其抗俄,对俄宣战。1855年联军攻克俄军在克里米亚的要塞塞瓦斯托波尔,俄国战败。1856年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俄国通过黑海海峡向南扩张的企图受到重大打击。
1.而且英国人一向都是担任幕后黑手,克里米亚战争是迫不得已才参战的,此时自然不会马上就赤膊上阵了。
2.多亏那两次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使南丁格尔出了客厅,而将近六十年后,欧战又为一般妇女打开了门扉。那些恶俗旧习逐渐改善,否则你们今天晚上哪能在这里呢?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69341/
3.多亏那两次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使南丁格尔出了客厅,而将近六十年后,欧战又为一般妇女打开了门扉。那些恶俗旧习逐渐改善,否则你们今天晚上哪能在这里呢?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69341/
读音:kè
[kè]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读音:lǐ
[lǐ]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读音:mǐ
[]
1.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2. 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3. 姓。
读音:yà
[]
1. 较差:他的体力不亚于你。
2. 次一等:亚军。亚圣。
3. 原子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硫酸亚铁。
4. 指“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简称“亚洲”):东亚。
读音:zhàn
[]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
读音:zhēng
[]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2.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
3.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