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照
【拼音】:zhī zhào
【注音】:ㄓㄓㄠˋ
【结构】:知(左右结构)照(上下结构)
【简体】:知照
【繁体】:知照
词语解释知照zhīzhào(1)通知;关照例你去知照他一声,明天照常上班英inform知照[zhīzhào]⒈通知;关照。例你去知照他一声,明天照常上班。英inform;
基础解释1.知会、照会。2.旧式公文用语。知悉之意,多用于下行文。
引证解释⒈知晓。引宋苏轼《与人书》之二:“辱示长笺,词旨过重。适少冗迫,来使不敢久稽,未及占词为答,想知照未甚讶也。”⒉通知;关照。引《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过了德州,离京一日近似一日,安老爷便发信知照家里,备办到京一切事件。”叶圣陶《未厌集·小病》:“说走就走,不用多转个念头,更不用知照谁。”⒊旧时亦作下达公文用语。引郑观应《盛世危言·贩奴》:“申报本省大吏,知照出使大臣,俟船到彼国之时,船主呈请华官照单覆验。”
网络解释知照知照zhīzhào,意思为通知,关照;
综合释义知会、照会。宋苏轼《与人书》之二:“辱示长笺,词旨过重。适少冗迫,来使不敢久稽,未及占词为答,想知照未甚讶也。”通知;关照。《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过了德州,离京一日近似一日,安老爷便发信知照家里,备办到京一切事件。”叶圣陶《未厌集·小病》:“说走就走,不用多转个念头,更不用知照谁。”旧式公文用语。知悉之意,多用于下行文。郑观应《盛世危言·贩奴》:“申报本省大吏,知照出使大臣,俟船到彼国之时,船主呈请华官照单覆验。”
网友释义知照zhīzhào,意思为通知,关照;
汉语大词典(1).知晓。宋苏轼《与人书》之二:“辱示长笺,词旨过重。适少冗迫,来使不敢久稽,未及占词为答,想知照未甚讶也。”(2).通知;关照。《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过了德州,离京一日近似一日,安老爷便发信知照家里,备办到京一切事件。”叶圣陶《未厌集·小病》:“说走就走,不用多转个念头,更不用知照谁。”(3).旧时亦作下达公文用语。郑观应《盛世危言·贩奴》:“申报本省大吏,知照出使大臣,俟船到彼国之时,船主呈请华官照单覆验。”
国语辞典知会、照会,如:「令行知照」。知照[zhīzhào]⒈知会、照会。引《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道:『何以不见知照?』」《文明小史·第六〇回》:「便吩咐门上,知照他们所有由各处荐来愿当出洋随员的,尽两日内来见。」近关照⒉旧式公文用语。知悉之意,多用于下行文。例如:「令行知照」。
辞典修订版知会、照会。《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道:『何以不见知照?』」《文明小史.第六零回》:「便吩咐门上,知照他们所有由各处荐来愿当出洋随员的,尽两日内来见。」老式公文用语。知悉之意,多用于下行文,如:「令行知照」。
其他释义1.知晓。2.通知;关照。3.旧时亦作下达公文用语。
1.我们只知照章办事,没有你说的这方面的规定我们就不能办理。
2.通知照会的手续由外交部办理。
3.素质教育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不可把他们教育成只知照葫芦画瓢的书呆子。
4.这些信息都是预订前提供的,并知照客人也许会加收度假酒店费用。
5.本章程细则央求条件向股东发出的任何知照照料均可以中文或英文书写,大概同时以中文和英文书写。
6.教育需要化费钱,无知照样化费钱。
7.这次会议的具体时间请各位知照。
8.凡有车辆行人过往船艇,自应知工程所在之地,即有类岩墙之下,允而预早引避,切勿自贻伊戚,除由本局监视工程外,合行布告市民人等一体知照,此布。
9.我们将知照照应切合条件的候选参与面试。
10.除函国务院转饬各省区一体知照外,合行令仰该处即便转饬所属遵照。
读音:zhī,zhì
[zhī]
[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 zhì ]1. 古同“智”,智慧。
读音:zhào
[zhào]
(1)(动)照射。
(2)(动)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的影子;有反光作用的东西把人或物的形象反映出来。
(3)(动)拍摄(相片、电影)。
(4)(名)相片。
(5)(动)执照;政府所发的凭证:车~|护~|牌~。
(6)(动)照料:~管|~应。
(7)(动)通知:关~|~会。
(8)(动)比照:查~|对~。
(9)(动)知晓;明白:心~不宣。(动)对着;向着:~这个方向走。(介)依照;按照:~章办事|~群众的意见办。(副)表示所做的同原来的一样:心~不宣。(动)对着;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