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权辱国
【拼音】:sàng quán rǔ guó
【注音】:ㄙㄤˋㄑㄨㄢˊㄖㄨˇㄍㄨㄛˊ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丧权辱国
【繁体】:喪權辱國
词语解释丧权辱国sàngquán-rǔguó。(1)主权丧失,国家受到侮辱。
基础解释辱:使受辱。丧失了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引证解释⒈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引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耆英、伊里布在英国侵略者胁迫下,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欧阳山《柳暗花明》八九:“惩办丧权辱国的官僚!”
综合释义丧:丧失;辱:使受到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清政府腐败无能,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行条约。
汉语大词典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耆英、伊里布在英国侵略者胁迫下,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欧阳山《柳暗花明》八九:“惩办丧权辱国的官僚!”
国语辞典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如:「有为青年感于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遂矢志革命。」
辞典简编版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造句】清末不少青年志士,感于朝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决心起义革命。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如:有为青年感于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遂矢志革命。
出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其他释义丧:丧失;辱:使受到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1.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遭受了列强的数百次侵略,被迫签订了几百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先后共失去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男人长相的几个档次:丧权辱国,闭关自守,韬光养晦,为国争光,精忠报国。
3.一说到澶渊之盟,也等同于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大肆鞭挞,虽然这些人并不知道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
4.二十世纪的中国饱受战争的摧残,战争的考验、民族的压迫、丧权辱国的屈辱,激发了现代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5.软弱的民族性格是万恶之源,它将导致一系列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罪恶:不思进取,坐井观天、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叛卖投降、俯首称臣;人民被杀戮、被贩卖、被奴役、被歧视;民族被改种、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无数古老农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软弱,而被残酷的世界无情淘汰。
6.清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腐败无能,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割地求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8.软弱无能的晚清统治者,丧权辱国,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9.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义愤。
10.清政府同外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
读音:sāng,sàng
[sàng]
[ sāng ]1.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丧礼。丧亡。丧假(jià)。丧乱。治丧。吊丧。
[ sàng ]1. 丢掉,失去:丧失。丧生。丧偶。丧胆。丧气(不吉利,倒霉。“气”读轻声)。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懊丧。沮丧。丧权辱国。丧尽天良(良心全部失去了)。
读音:quán
[quán]
(1)(名)〈古〉秤锤。
(2)〈书〉(动)权衡:~其轻重。
(3)(名)权力:当~|有职有~。
(4)(名)权利:人~|公民~|选举~|发言~。
(5)(名)有利的形势:主动~|制空~。
(6)(动)权变;权宜:~谋。
(7)(副)权且;姑且:~充|死马~当活马医。
(8)姓。〈古〉又同“颧”。
读音:rǔ
[rǔ]
(1)(名)耻辱:羞~|屈~。
(2)(动)使受耻辱;侮辱:~骂|丧权~国。
(3)(动)玷辱:~没|~命。
(4)〈书〉谦辞;表示承蒙:~临|~承指教。
读音:guó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