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腹竹
【拼音】:lóng fù zhú
【注音】:ㄌㄨㄥˊㄈㄨˋㄓㄨˊ
【结构】:龙(独体结构)腹(左右结构)竹(左右结构)
【繁体】:龍腹竹
词语解释《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矣。”后因以“龙腹竹”称拄杖。龙腹竹[lóngfùzhú]⒈《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矣。”后因以“龙腹竹”称拄杖。
基础解释拄杖。
引证解释⒈后因以“龙腹竹”称拄杖。引《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矣。”清吴伟业《通元老人龙腹竹歌》:“牀头示我龙腹竹,夜半风雨疑腾驤。尾烧鳞蜕飞不得,苍皮倔强膺微张。”
网络解释龙腹竹【词语】:龙腹竹
综合释义《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矣。”后因以“龙腹竹”称拄杖。清吴伟业《通元老人龙腹竹歌》:“牀头示我龙腹竹,夜半风雨疑腾驤。尾烧鳞蜕飞不得,苍皮倔强膺微张。”拄拐。《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矣。”后因以“龙腹竹”称称拄杖。
汉语大词典《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馀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矣。”后因以“龙腹竹”称拄杖。清吴伟业《通元老人龙腹竹歌》:“床头示我龙腹竹,夜半风雨疑腾骧。尾烧鳞蜕飞不得,苍皮倔强膺微张。”
读音:lóng
[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读音:fù
[fù]
(1)(名)肚子;躯干的一部分。人的腹在胸的下面。通称肚子(dù·zi)。
(2)(名)鼎、瓶子等器物中间凸出的部分。
读音:zhú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