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
【拼音】:gāo huāng
【注音】:ㄍㄠㄏㄨㄤ
【结构】:膏(上下结构)肓(上下结构)
【简体】:膏肓
【繁体】:膏肓
词语解释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中医针灸穴位名。膏肓[gāohuāng]⒈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中医针灸穴位名。
基础解释(名)指人体心与膈间的部分:病入~(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比喻事情严重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引证解释⒈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引《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杜预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宋朱熹《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郁达夫《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⒉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引《世说新语·俭啬》“王戎俭吝”刘孝标注引晋王隐《晋书》:“戎性至俭,不能自奉养,财不出外,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忽捧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没,復起为人。”清钱谦益《与卓去病论经学书》:“犹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学之膏肓,而起其废疾也。”⒊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引《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神都之阳,天闕之下,地乃膏肓,县连京雒。”唐张祜《感河上兵》诗:“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明史可法《请尊上权化水火疏》:“今忧时愤慨者,谓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钱,二语真切中膏肓。”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为弦韦。”⒋中医针灸穴位名。引《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分寸歌》:“魄户膏肓与神堂。”注:“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网络解释膏肓膏肓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斜刺0.5-0.8寸。
综合释义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杜预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宋朱熹《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郁达夫《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世说新语·俭啬》“王戎俭吝”刘孝标注引晋王隐《晋书》:“戎性至俭,不能自奉养,财不出外,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忽捧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没,復起为人。”清钱谦益《与卓去病论经学书》:“犹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学之膏肓,而起其废疾也。”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神都之阳,天闕之下,地乃膏肓,县连京雒。”唐张祜《感河上兵》诗:“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明史可法《请尊上权化水火疏》:“今忧时愤慨者,谓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钱,二语真切中膏肓。”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为弦韦。”中医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分寸歌》:“魄户膏肓与神堂。”注:“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汉语大词典(1).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杜预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宋朱熹《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郁达夫《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2).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世说新语·俭啬》“王戎俭吝”刘孝标注引晋王隐《晋书》:“戎性至俭,不能自奉养,财不出外,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忽捧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没,复起为人。”清钱谦益《与卓去病论经学书》:“犹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学之膏肓,而起其废疾也。”(3).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神都之阳,天阙之下,地乃膏肓,县连京雒。”唐张祜《感河上兵》诗:“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明史可法《请尊上权化水火疏》:“今忧时愤慨者,谓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钱,二语真切中膏肓。”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为弦韦。”(4).中医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分寸歌》:“魄户膏肓与神堂。”注:“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国语辞典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难治的阶段。膏肓[gāohuāng]⒈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 难治的阶段。引《西游记·第一〇回》:「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⒉比喻百姓的痛苦。引唐·杜甫〈壮游〉诗:「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⒊位于肩背部的穴道,约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三寸处的穴道。指压按摩膏肓,可具治拧筋、喘息、心窝痛、疲劳等疗效。
辞典修订版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 难治的阶段。《西游记.第一零回》:「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比喻百姓的痛苦。唐.杜甫〈壮游〉诗:「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位于肩背部的穴道,约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三寸处的穴道。指压按摩膏肓,可具治拧筋、喘息、心窝痛、疲劳等疗效。
辞典简编版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难治的阶段。 【造句】病入膏肓位于肩背部的穴道,约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三寸处的穴道。 【造句】指压时按摩膏肓,具有治拧筋、喘息、心窝痛、疲劳等疗效。
其他释义见〖病入膏〗肓。
1.染上毒癮若不能立即戒断,到了病入膏肓时,想戒也没用了。
2.从检验报告来看,他已病入膏肓,情况很不乐观。
3.尽管爷爷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乐天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4.这个问题犹如膏肓之疾,如不及时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
5.这家公司依我看已病入膏肓,难以为继了。
6.由于母亲病入膏肓,这个新战士整日无精打采,茶饭不思。
7.小明的爸爸由于长期吸烟,得了肺癌,等他发现已是病入膏肓,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8.老太太一直怀疑自己病入膏肓,所以终日唉声叹气。
9.这些歹徒真是恶习难改,病入膏肓,希望法官判以极刑!
10.小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并非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我们应该热情帮助,耐心教育,使其改邪归正。
读音:gāo,gào
[gāo]
[ gāo ]1.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 gào ]1.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2. 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
读音:huāng
[huāng]
见〔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