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德
【拼音】:lè dé
【注音】:ㄌㄜˋㄉㄜˊ
【结构】:乐(独体结构)德(左右结构)
【繁体】:樂德
词语解释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德[lèdé]⒈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
引证解释⒈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引《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郑玄注:“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唐皮日休《九夏歌九篇》之四:“麟之仪仪,不縶不维。乐德而至,如宾之嬉。凤之愉愉,不篝不笯。乐德而至,如宾之娱。”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乐语孤传为诗。诗抑不足以尽乐德之形容,又旁出而为经义。”
网络解释乐德乐德lèdéㄌㄜˋㄉㄜˊ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
综合释义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郑玄注:“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唐皮日休《九夏歌九篇》之四:“麟之仪仪,不縶不维。乐德而至,如宾之嬉。凤之愉愉,不篝不笯。乐德而至,如宾之娱。”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乐语孤传为诗。诗抑不足以尽乐德之形容,又旁出而为经义。”
汉语大词典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郑玄注:“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唐皮日休《九夏歌九篇》之四:“麟之仪仪,不絷不维。乐德而至,如宾之嬉。凤之愉愉,不篝不笯。乐德而至,如宾之娱。”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乐语孤传为诗。诗抑不足以尽乐德之形容,又旁出而为经义。”
其他释义1.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
1.他经常用他美丽的“胡话”诗歌逗乐德贝勋爵的孙儿女。
2.阳光明媚好心情,东风送情吹不停,喜迁新居全家乐,德昭邻壑福气多,才震四方财源阔,喜气临门红胜火,家和业兴剩快活,恭祝乔迁天天乐。
3.幸福是一种通过对行为和享乐的节制,对愿望的制约及避免对世俗占有欲的竞争而获得的一种安宁快乐。德谟克利特
4.心灵应该习惯于从自身中吸取快乐。德谟克利特(https://www.chazidian.com/zj-114033/造句)
5.心灵应该习惯于从自身中吸取快乐。德谟克利特
6.幸福是一种通过对行为和享乐的节制,对愿望的制约及避免对世俗占有欲的竞争而获得的一种安宁快乐。德谟克利特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
读音:lè,yuè,lào
[lè]
[ lè ]1.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乐了。
[ yuè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 lào ]1.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读音:dé
[dé]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