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就义
【拼音】:cóng róng jiù yì
【注音】:ㄘㄨㄥˊㄖㄨㄥˊㄐ一ㄡˋ一ˋ
【词性】:成语。
【简体】:从容就义
【繁体】:從容就義
词语解释从容:镇静,沉着。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从容自若,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从容就义[cóngróngjiùyì]⒈非常镇静、毫无畏惧地为正义而死。
引证解释⒈非常镇静、毫无畏惧地为正义而死。引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宋文帝》:“袁淑死於元凶之难,从容就义,以蹈白刃。”清冯桂芬《庞烈妇传》:“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从容就义甚,大节凛不辱。”
综合释义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徐荫轩以身殉国,~,应该附奏清恤!◎高阳《胭脂井》
国语辞典为维护正义或道义,一点也不害怕的安然赴死。从容就义[cōngróngjiùyì]⒈为维护正义或道义,一点也不害怕的安然赴死。引《宋史·卷四五〇·忠义传五·赵卯发传》:「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反贪生怕死成语解释从容就义
辞典修订版为维护正义或道义,一点也不害怕的安然赴死。《宋史.卷四五零.忠义传五.赵卯发传》:「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
辞典简编版为维护正义或道义,一点也不害怕的安然赴死。 【造句】文天祥从容就义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为维护正义或道义,一点也不害怕的安然赴死。宋史˙卷四五零˙忠义传五˙赵卯发传: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
出处宋·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其他释义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1.江姐换了身衣服,理了理头发,然后走向刑场,从容就义。
2.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从容就义了。
3.许多革命先烈,在敌人的刑场上都是面不改色从容就义的。
4.太子神明端凝,于景党未尝屈意,临难不惧,从容就义。
5.受俘后,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但他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6.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黄宗羲
7.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就发生了许多毁家抒难者,从容就义者,妇女多守节不辱者。
8.那曾凤柔见了这刑具,脸色骤变,显然也是十分畏惧,她脸上装得强硬,到底也只是个十八岁的女子,到也做不到大义凛然,从容就义。
9.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10.那些为神木献身的闪电猿,居然个个神情激昂,一副从容就义的模样。
读音:cóng
[cóng]
[ cóng ]1.依顺:顺~。盲~。~善如流。
2.采取,按照:~优。
3.跟随:愿~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仆~。
5.参与:~业。~政。投笔~戎。
6.由,自:~古至今。~我做起。
7.次要的:主~。~犯。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 zòng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
读音:róng
[róng]
1. 包含,盛(
):容器。容量( )。容积。容纳。无地自容。2. 对人度量大:容忍。宽容。
3. 让,允许:容让。不容人说话。
4.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容止。容颜。容光。容貌。仪容。军容。市容。阵容。姿容。
5. 或许,也许:容或。
6. 姓。
读音:jiù
[jiù]
1.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2.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