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贤
【拼音】:dá xián
【注音】:ㄉㄚˊㄒ一ㄢˊ
【结构】:达(半包围结构)贤(上下结构)
【繁体】:達賢
词语解释1.德才兼备﹑声望卓著的人。2.荐举贤人。达贤[dáxián]⒈德才兼备、声望卓著的人。⒉荐举贤人。
基础解释德才兼备﹑声望卓著的人。荐举贤人。
引证解释⒈德才兼备、声望卓著的人。引唐权德舆《暮春陪诸公游龙沙熊氏清风亭诗序》:“暮春三月,时物具举,先师达贤,或风于舞雩,或禊于兰亭。”明宋濂《<金刚般若经>序》:“唯童寿本详略适中,甚得义趣,名僧达贤,笺之者无虑千餘家。”⒉荐举贤人。引宋苏轼《<晁君成诗集>序》:“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
网络解释达贤达贤是汉语词汇,拼音dáxián,指。
综合释义德才兼备、声望卓著的人。唐权德舆《暮春陪诸公游龙沙熊氏清风亭诗序》:“暮春三月,时物具举,先师达贤,或风于舞雩,或禊于兰亭。”明宋濂《<金刚般若经>序》:“唯童寿本详略适中,甚得义趣,名僧达贤,笺之者无虑千餘家。”荐举贤人。宋苏轼《<晁君成诗集>序》:“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达贤[dáxián]
汉语大词典(1).德才兼备、声望卓著的人。唐权德舆《暮春陪诸公游龙沙熊氏清风亭诗序》:“暮春三月,时物具举,先师达贤,或风于舞雩,或禊于兰亭。”明宋濂《〈金刚般若经〉序》:“唯童寿本详略适中,甚得义趣,名僧达贤,笺之者无虑千馀家。”(2).荐举贤人。宋苏轼《〈晁君成诗集〉序》:“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
1.或故作放达,贤隐自居,待沽于奁。
读音:dá
[dá]
(1)(动)通;到:四通八~。
(2)(动)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事理。
(3)(动)达到、实现:目的已~到。
(4)(动)告知;表达:转~。
(5)(形)旧时称人得到显要的地位:显~。
(6)姓。
读音:xián
[xián]
(1)(形)有德行的;有才能的:~才|~臣|~人|~者。
(2)(名)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礼~下士。
(3)(形)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弟|~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