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柄
【拼音】:quán bǐng
【注音】:ㄑㄨㄢˊㄅ一ㄥˇ
【结构】:权(左右结构)柄(左右结构)
【简体】:权柄
【繁体】:權柄
词语解释权柄quánbǐng。(1)权势地位。(2)所掌握的权力。权柄[quánbǐng]⒈权势地位。例掌握权柄。英power;⒉所掌握的权力。英authority;
基础解释1.手中掌握的权力。2.拥有的权势地位。
引证解释⒈犹权力。引《汉书·刘向传》:“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汉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宋苏轼《江上值雪效欧阳体》诗:“霍然一麾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⒉犹权利。参见“权利”。引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
网络解释权柄(汉语词汇)权柄,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uánbǐng,即秤杆的提手。现多指权势地位;所掌握的权力;权力及权力的象征。出自《汉书·刘向传》、鲁迅的《坟·娜拉走后怎样》等书。
综合释义犹权力。《汉书·刘向传》:“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汉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宋苏轼《江上值雪效欧阳体》诗:“霍然一麾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犹权利。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参见“权利”。
汉语大词典(1).犹权力。《汉书·刘向传》:“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汉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宋苏轼《江上值雪效欧阳体》诗:“霍然一麾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2).犹权利。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参见“权利”。
国语辞典权力。权柄[quánbǐng]⒈权力。引《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窃弄权柄,擅作威福。」《文明小史·第八四回》:「原来中国尚有能够办事的人,只可惜不得权柄,不能施展。」近权力职权
辞典修订版权力。《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窃弄权柄,擅作威福。」《文明小史.第八四回》:「原来中国尚有能够办事的人,只可惜不得权柄,不能施展。」
辞典简编版权力。 【造句】他握有极大的权柄,公司里的重大决策都由他决定。
其他释义1.犹权力。2.犹权利。
1.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2.根据神圣经给我们权柄,我宣布你们为夫妇。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
3.生与死都在舌头的权下;爱把弄这权柄的,必自食其果。
4.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把握着权柄。
5.为了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国家应该广开门路,选贤与能,而不应该把天下权柄论功行赏。
6.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
7.主公言之有理,不过,既便如此,也不用关押,依我看来,只需削弱二公子权柄,让他交出左将军阳翟侯印绶,投闲置散就可以了。
8.在那些和敌视的或事面前,感到自己必需为自己的权柄站进去说话。
9.得救意味着我们借着耶稣基督的权柄,被带领到一个位置,从而能够从上帝的手里接受恩典,即得蒙赦罪。
10.驭下之道,必须恩威并重,要让他感激你的奖赏,敬畏你的权柄,像你这样主仆不分,尊卑无序,早晚生出事来。
读音:quán
[quán]
(1)(名)〈古〉秤锤。
(2)〈书〉(动)权衡:~其轻重。
(3)(名)权力:当~|有职有~。
(4)(名)权利:人~|公民~|选举~|发言~。
(5)(名)有利的形势:主动~|制空~。
(6)(动)权变;权宜:~谋。
(7)(副)权且;姑且:~充|死马~当活马医。
(8)姓。〈古〉又同“颧”。
读音:bǐng
[bǐng]
(1)(名)器物的把儿:刀~|勺~。
(2)(名)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茎或枝连着的部分:花~|叶~。
(3)(名)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话~|笑~|把~。
(4)(名)〈书〉执掌:~国|~政。
(5)(名)〈书〉权:国~。(量)〈方〉用于某些带把儿的东西:国~。(量)〈方〉用于某些带把儿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