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厨
【拼音】:bīng chú
【注音】:ㄅ一ㄥㄔㄨˊ
【结构】:兵(上下结构)厨(半包围结构)
【繁体】:兵廚
词语解释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兵厨[bīngchú]⒈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基础解释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
引证解释⒈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见《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引宋苏辙《戏作家酿》诗之一:“嗣宗尚出仕,兵厨可常到。”宋吕颐浩《与程晋道书》:“自到此,每月酿四五斗,虽气味浓香不逮兵厨,自有野醪真趣。”宋刘克庄《木兰花慢·赵叟生日》词之六:“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金元好问《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緑泛兵厨酒,红依幕府莲。”
网络解释兵厨兵厨,典故名,典出《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阮籍》。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综合释义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见《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宋苏辙《戏作家酿》诗之一:“嗣宗尚出仕,兵厨可常到。”宋吕颐浩《与程晋道书》:“自到此,每月酿四五斗,虽气味浓香不逮兵厨,自有野醪真趣。”宋刘克庄《木兰花慢·赵叟生日》词之六:“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金元好问《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緑泛兵厨酒,红依幕府莲。”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汉语大词典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见《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宋苏辙《戏作家酿》诗之一:“嗣宗尚出仕,兵厨可常到。”宋吕颐浩《与程晋道书》:“自到此,每月酿四五斗,虽气味浓香不逮兵厨,自有野醪真趣。”宋刘克庄《木兰花慢·赵叟生日》词之六:“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金元好问《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绿泛兵厨酒,红依幕府莲。”
其他释义1.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读音:bīng
[bīng]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读音:chú
[chú]
1.厨房,专用于做饭菜的地方。
2.指烹调工作或从事烹调工作的人: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