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礼
【拼音】:zhòng lǐ
【注音】:ㄓㄨㄥˋㄌ一ˇ
【结构】:重(独体结构)礼(左右结构)
【简体】:重礼
【繁体】:重禮
词语解释1.尊重礼仪。2.隆重的礼仪。3.谓以隆重的礼仪来对待。重礼[zhònglǐ]⒈尊重礼仪。⒉隆重的礼仪。⒊谓以隆重的礼仪来对待。
基础解释尊重礼仪。隆重的礼仪。谓以隆重的礼仪来对待。
引证解释⒈尊重礼仪。引《礼记·聘义》:“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⒉隆重的礼仪。引汉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殊恩厚德,臣既叨之,敢闚覬重礼,以希彤弓玈矢之命哉。”⒊谓以隆重的礼仪来对待。引《逸周书·酆保》:“因饗诸侯,重礼庶吏,出送于郊。”
网络解释重礼重礼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ònglǐ,意思是尊重礼仪。
综合释义尊重礼仪。《礼记·聘义》:“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隆重的礼仪。汉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殊恩厚德,臣既叨之,敢闚覬重礼,以希彤弓玈矢之命哉。”谓以隆重的礼仪来对待。《逸周书·酆保》:“因饗诸侯,重礼庶吏,出送于郊。”重礼[zhònglǐ]尊重礼仪。《礼记.聘义》:「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大礼。汉.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臣爵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阚觊重礼,以希彤弓旅矢之命哉。」
汉语大词典(1).尊重礼仪。《礼记·聘义》:“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2).隆重的礼仪。汉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殊恩厚德,臣既叨之,敢窥觊重礼,以希彤弓玈矢之命哉。”(3).谓以隆重的礼仪来对待。《逸周书·酆保》:“因飨诸侯,重礼庶吏,出送于郊。”
国语辞典尊重礼仪。重礼[zhònglǐ]⒈尊重礼仪。引《礼记·聘义》:「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⒉大礼。引汉·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臣爵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阚觊重礼,以希彤弓旅矢之命哉。」
辞典修订版尊重礼仪。《礼记.聘义》:「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大礼。汉.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臣爵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阚觊重礼,以希彤弓旅矢之命哉。」
1.凌天雄知道后备下两份重礼,亲自到剑帅家中向他的长孙和嫡孙去致谢,并且逢人既有礼,出手豪阔,自此和剑帅家族有了交集。
2.儒家向来重“礼”,强调“不知礼,无以立”“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
3.用兵的要义,在于注重礼节,厚给俸禄。注重礼节,智谋之士便会前来投奔,厚给俸禄,忠义之士便会视死如归。
4.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5.虽然许多繁文縟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6.’高帝虽是大流氓出身,但他这样举动,是确守名教、纲常,最重礼教的了。
7.协和资金本来不足,这一来不得不假充殷实,隐瞒真相,用虚假提单、信用证和栈单抵押借款,超豪华请客,处处送重礼。
8.这段话出于明朝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其意为别人崇尚富贵,我注重道德;别人崇尚爵位,我注重礼仪。
9.这个不争气的表侄今天上朝把他这个新结识的大哥吹的云天雾地,估计肯定是收了人家的重礼,今天一定要当众揭穿他,给他点教训。
10.其他五六个中小帮会接到我的请帖,都是吓出了一身汗,他们的大哥不敢怠慢,一个个都是备好了重礼请来见我,生怕重蹈昨晚的覆辙。
读音:zhòng,chóng
[zhòng]
[ zhò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2.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3. 价格高:重价收买。
4.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5.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7.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 chóng ]1.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3.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读音:lǐ
[lǐ]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