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厄
【拼音】:jiě è
【注音】:ㄐ一ㄝˇㄜˋ
【结构】:解(左右结构)厄(半包围结构)
【简体】:解厄
【繁体】:解厄
词语解释亦作'解阸'。解救危难。
基础解释亦作/'解阸/',见/'解厄/'。解救危难。
引证解释⒈亦作“解阸”。解救危难。引《汉书·叙传下》:“留侯袭秦,作汉腹心,图折武关,解阸鸿门。”明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汤公》:“公顿思惟佛能解厄,因宣佛号,纔三四声,飘堕袖外。”
网络解释解厄解厄,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亦作“解阸”。解救危难。《汉书·叙传下》:“留侯袭秦,作汉腹心,图折武关,解阸鸿门。”明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汤公》:“公顿思惟佛能解厄,因宣佛号,纔三四声,飘堕袖外。”解厄[jiěè]消解灾难。《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我前者诛颜良、文丑,也曾与足下解厄。今日求一渡船而不与,何也?」
网友释义解厄,读音jiěè,汉语词语,指解救危难,亦作“解阸”。
汉语大词典亦作“解阸”。解救危难。《汉书·叙传下》:“留侯袭秦,作汉腹心,图折武关,解阸鸿门。”明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汤公》:“公顿思惟佛能解厄,因宣佛号,才三四声,飘堕袖外。”
国语辞典消解灾难。
辞典修订版消解灾难。《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我前者诛颜良、文丑,也曾与足下解厄。今日求一渡船而不与,何也?」
其他释义1.亦作'解阸'。2.解救危难。
1.大公天下、禅让帝位;选任贤能,治国安邦;治理水患,解厄安民;铲除六害,天下太平;教民稼穑,丰衣足食;礼仪为本,政纲彰明。
2.禅让帝位;选任贤能,治国安邦;治理水患,解厄安民;铲除六害,天下太平;教民稼穑,丰衣足食;礼仪为本,政纲彰明。
3.俗信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4.禅让帝位;选任贤能,治国安邦;治理水患,解厄安民;铲除六害,天下太平;教民稼穑,丰衣足食;礼仪为本,政纲彰明。【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5.大公天下、禅让帝位;选任贤能,治国安邦;治理水患,解厄安民;铲除六害,天下太平;教民稼穑,丰衣足食;礼仪为本,政纲彰明。【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解厄造句】
读音:jiě,jiè,xiè
[jiě]
[ jiě ]1. 剖开,分开:解剖。分解。瓦解。解体。
2. 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解开。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3. 除去,除,废除,停止:解放(a.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b.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解除。解饿。解乏。解惑。解疑。解围。解脱。解雇。解聘。解散。解毒。
4. 溶化:溶解。解冻。
5. 讲明白,分析说明:解释。解析。解说。劝解。解嘲。
6. 懂,明白:理解。见解。
7. 调和,处理:解决。和解。调(tiáo )解。排解。
8. 高兴,开心:解颜而笑。
9. 排泄:解手。
10.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11. 演算方程式:解方程。
12.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进学解》。
[ jiè ]1. 发送。
2. 押送财物或犯人:押解。起解。解差(chāi)。解回北京。
[ xiè ]1. 古同“懈”,松弛,懈怠。
2. 古同“邂”,邂逅。
3.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卖解的。跑马卖解。
4. 〔解湖〕湖名,在中国山西省。
5. 姓。
读音:è
[è]
(1)(名)险要的地方:~塞。
(2)(名)灾难、困苦:困~。
(3)(动)受困、阻塞: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