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夫
【拼音】:hòu fū
【注音】:ㄏㄡˋㄈㄨ
【结构】:后(半包围结构)夫(独体结构)
【繁体】:後夫
词语解释后夫hòufū。(1)妇女改嫁后的丈夫(与“前夫”相对)。
基础解释后至者。妇女再嫁的丈夫。
引证解释⒈后至者。引《易·比》:“不寧方来,后夫凶。”孔颖达疏:“夫,语辞也。亲比贵速,若及早而来,人皆亲己,故在先者吉,若在后而至者,人或疎己。亲比不成,故后夫凶。或以夫为丈夫,谓后来之人也。”南朝宋何承天《鼓吹铙歌·雍离篇》:“归德戒后夫,贾勇尚先鸣。”⒉妇女再嫁的丈夫。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明刘基《枸橼》:“陈軫曰:‘臣之里有出妻而再嫁者,日与其后夫言前夫之非,意甚相得也。’”
网络解释后夫后夫,是汉语词汇,拼音是hòufū,是指后至者。亦指妇女再嫁的丈夫。
综合释义后至者。《易·比》:“不寧方来,后夫凶。”孔颖达疏:“夫,语辞也。亲比贵速,若及早而来,人皆亲己,故在先者吉,若在后而至者,人或疎己。亲比不成,故后夫凶。或以夫为丈夫,谓后来之人也。”南朝宋何承天《鼓吹铙歌·雍离篇》:“归德戒后夫,贾勇尚先鸣。”妇女再嫁的丈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明刘基《枸橼》:“陈軫曰:‘臣之里有出妻而再嫁者,日与其后夫言前夫之非,意甚相得也。’”
汉语大词典(1).后至者。《易·比》:“不宁方来,后夫凶。”孔颖达疏:“夫,语辞也。亲比贵速,若及早而来,人皆亲己,故在先者吉,若在后而至者,人或疏己。亲比不成,故后夫凶。或以夫为丈夫,谓后来之人也。”南朝宋何承天《鼓吹铙歌·雍离篇》:“归德戒后夫,贾勇尚先鸣。”(2).妇女再嫁的丈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明刘基《枸橼》:“陈轸曰:‘臣之里有出妻而再嫁者,日与其后夫言前夫之非,意甚相得也。’”
国语辞典后到的人。
其他释义1.后至者。2.妇女再嫁的丈夫。
1.西南隅隙地,已造屋三间,屋外竹帘茅舍,亦楚楚有致,俟落成后,夫人可来,与吾梦中同往观之。
2.有什么不好的,不就是说您改嫁、还出卖后夫,沟通金人那点儿事吗?这些士大夫,不能为国出力,只会坐在那里嚼牙花子!
3.两日过后,夫妇二人再次愁上眉头,身体虚弱的兰姑连服数剂催奶的汤药,依然不见有一滴奶水,婴童却被饿的哇哇大哭。
4.然后夫妻就进入一种长期不和谐状态,这种状态是因为过去的伤害导致的;虽然事过情迁,伤害已经成为过去,但即便拔了钉子墙上也已经留下的眼。
5.三个月后,夫妻二人破镜重圆。
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7.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收到的意见书后,夫妇俩将打印仅数份期刊包括中国应用护理和中国医学论坛发送给作者。
10.这似乎与“礼法”的要求相违背。唐人对女性改嫁再嫁的态度、与前后夫所生子嗣的争执以及多姿之下夫妇的丧葬实态均是影响改嫁再嫁女性与后夫合葬的因素。
读音:hòu
[hòu]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
读音:fū,fú
[fū]
[ fū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3.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 fú ]1.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2.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