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票
【拼音】:lǎo tóu piào
【注音】:ㄌㄠˇㄊㄡˊㄆ一ㄠˋ
【结构】:老(半包围结构)头(独体结构)票(上下结构)
【繁体】:老頭票
词语解释我国东北地区对日本侵占朝鲜时期﹐由朝鲜流入的日本纸币的俗称。日寇侵华时﹐随军流通甚广。因其票面印有老人像﹐故称。老头票[lǎotóupiào]⒈我国东北地区对日本侵占朝鲜时期,由朝鲜流入的日本纸币的俗称。日寇侵华时,随军流通甚广。因其票面印有老人像,故称。
引证解释⒈我国东北地区对日本侵占朝鲜时期,由朝鲜流入的日本纸币的俗称。日寇侵华时,随军流通甚广。因其票面印有老人像,故称。引魏巍《山雨》:“敌人对她的头,宣布了十万元老头票的悬赏,另外要官升三级。”
网络解释老头票日本侵占朝鲜时期,中国东北地区对同朝鲜流入的日本纸币的俗称。因其票面印有一老人像,故名。
汉语大词典我国东北地区对日本侵占朝鲜时期,由朝鲜流入的日本纸币的俗称。日寇侵华时,随军流通甚广。因其票面印有老人像,故称。魏巍《山雨》:“敌人对她的头,宣布了十万元老头票的悬赏,另外要官升三级。”
其他释义1.我国东北地区对日本侵占朝鲜时期﹐由朝鲜流入的日本纸币的俗称。日寇侵华时﹐随军流通甚广。因其票面印有老人像﹐故称。
读音:lǎo
[lǎo]
(1)(形)衰老;年岁大
(2)(名)老年人(常用作尊称):敬~院|扶~携幼。
(3)(动)〈口〉婉辞;多指老人死亡(必带“了”):隔壁前天~了人。
(4)(形)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厂|~朋友。
(5)(形)陈旧:~脑筋|~机器。
(6)(形)原来的:~脾气|~地方。
(7)(形)(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油菜太~了。
(8)(形)(食物)火候大:鸡蛋煮~了。
(9)(形)(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化|防~。(形)富有经验;老练:~手|~于世故。(副)长久:~主顾。(副)经常:人家~提前完成任务;咱们呢!(副)很;极:~早|~远。(形)〈口〉排行在末了的:~儿子|~妹子。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化|防~。(形)富有经验;老练。
读音:tóu,tou
[tóu]
[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读音:piào
[piào]
1. 纸币,通货:钞票。票子。票额。
2. 印的或写的凭证:票据。票证。股票。车票。选票。
3. 非职业演戏:票戏。票友。
4. 量词,相当于“批”:一票货物。
5. 被匪绑架做抵押的人:绑票儿。撕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