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号
【拼音】:huàn hào
【注音】:ㄏㄨㄢˋㄏㄠˋ
【结构】:涣(左右结构)号(上下结构)
【繁体】:渙號
词语解释指帝王的旨令,恩旨。涣号[huànhào]⒈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引证解释⒈指帝王的旨令,恩旨。参见“涣汗大号”。引宋苏轼《赐新除太中大夫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以卿德望兼重,才术有餘,故授之不疑,涣号已行,僉言惟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虽烽燧之甫停,柰疮痍之未復。肆颁涣号,用慰群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无如天时人事,势难挽回。朝廷涣号屡颁,让步不为不至,人民卒未见谅,独立及于回蒙。”
网络解释涣号huànhàoㄏㄨㄢˋㄏㄠˋ涣号(涣号)
综合释义指帝王的旨令,恩旨。宋苏轼《赐新除太中大夫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以卿德望兼重,才术有餘,故授之不疑,涣号已行,僉言惟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虽烽燧之甫停,柰疮痍之未復。肆颁涣号,用慰群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无如天时人事,势难挽回。朝廷涣号屡颁,让步不为不至,人民卒未见谅,独立及于回蒙。”参见“涣汗大号”。
网友释义huànhàoㄏㄨㄢˋㄏㄠˋ涣号(涣号)指帝王的旨令,恩旨。宋苏轼《赐新除太中大夫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以卿德望兼重,才术有馀,故授之不疑,涣号已行,佥言惟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虽烽燧之甫停,柰疮痍之未复。肆颁涣号,用慰群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无如天时人事,势难挽回。朝廷涣号屡颁,让步不为不至,人民卒未见谅,独立及于回蒙。”参见“涣汗大号
汉语大词典指帝王的旨令,恩旨。宋苏轼《赐新除太中大夫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以卿德望兼重,才术有馀,故授之不疑,涣号已行,佥言惟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虽烽燧之甫停,柰疮痍之未复。肆颁涣号,用慰群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无如天时人事,势难挽回。朝廷涣号屡颁,让步不为不至,人民卒未见谅,独立及于回蒙。”参见“涣汗大号”。
其他释义1.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读音:huàn
[huàn]
(动)消散:~散|~然。
读音:hào,háo
[hào]
[ hào ]1.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2.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3. 记号,标志:信号。暗号。
4.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5. 扬言,宣称:号称。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6. 指某种人员:病号。伤号。
7. 标上记号:号房子。把这件东西号上。
8. 号令,命令:发号施号令。号召。
9.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号。号兵。
10.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号人。
[ háo ]1. 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号。号叫。
2. 大声哭:哀号。号丧。号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