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栗
【拼音】:dì lì
【注音】:ㄉ一ˋㄌ一ˋ
【结构】:杕(左右结构)栗(上下结构)
【繁体】:杕慄
词语解释即杜梨。杕栗(杕慄)[dìlì]⒈即杜梨。
引证解释⒈即杜梨。参见“杜梨”。引黄侃《蕲春语》:“陆璣《毛诗义疏》云: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棃,赤棠也。吾乡呼此木为杕栗树。杜栗、杜棃,皆音转。杕音陀,或作柁。”
综合释义即杜梨。黄侃《蕲春语》:“陆璣《毛诗义疏》云: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棃,赤棠也。吾乡呼此木为杕栗树。杜栗、杜棃,皆音转。杕音陀,或作柁。”参见“杜梨”。
汉语大词典即杜梨。黄侃《蕲春语》:“陆玑《毛诗义疏》云: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赤棠也。吾乡呼此木为杕栗树。杜栗、杜梨,皆音转。杕音陀,或作柁。”参见“杜梨”。《汉语大词典》:杜梨 拼音:dùlí蔷薇科。落叶乔木。枝有针刺。叶菱状卵形或长卵圆形。花白色。果实小球形,褐色有斑点,味酸。黄河和长江流域多有野生。为北方梨的常用砧木。也叫棠梨。唐白居易《有木》诗之四:“有木名杜梨,荫森覆丘壑。”杨朔《蓬莱仙境》:“目前你要去看看,漫坡漫岭都是柿子、核桃、山楂、杜梨一类山果木。”
其他释义1.即杜梨。
读音:dì,duò
[dì]
[ dì ]1. (树木)独立特出:“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2. 树木茂盛。
[ duò ]1. 古通“舵”,控制行船方向的设备。
读音:lì
[lì]
1.栗子树,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花黄白色。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而散出。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通常指板栗。
2.这种植物的果实。
3.(Lì)姓。
4.发抖;哆嗦:战~。不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