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家
【拼音】:shēng jiā
【注音】:ㄕㄥㄐ一ㄚ
【结构】:声(上下结构)家(上下结构)
【繁体】:聲家
词语解释唐宋时称工于词曲者。声家[shēngjiā]⒈唐宋时称工于词曲者。
引证解释⒈唐宋时称工于词曲者。参见“声党”。引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业唱歌者,沉亚之目为声家,又曰声党,又曰贡声中禁。”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宋人工词曲者称声家,一曰声党,见《碧鸡漫志》。”
网络解释声家声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ēngjiā,是指唐宋时称工于词曲者。
综合释义唐宋时称工于词曲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业唱歌者,沉亚之目为声家,又曰声党,又曰贡声中禁。”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宋人工词曲者称声家,一曰声党,见《碧鸡漫志》。”参见“声党”。
汉语大词典唐宋时称工于词曲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业唱歌者,沈亚之目为声家,又曰声党,又曰贡声中禁。”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宋人工词曲者称声家,一曰声党,见《碧鸡漫志》。”参见“声党”。
其他释义1.唐宋时称工于词曲者。
1.在寒冷的黄昏,不时传来丁丁当当的铃声和孩子们的嬉戏打闹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家或跑动或欢笑。
2.岁首喜看金蛇去,耳边犹有马蹄声。声声踏在我心坎,深情厚意伴君欢。暖阳相照爱情甜,春风一缕事业升。红灯高挂心相连,欢畅声声家和睦。恭祝你马年快乐。
3.赛季临近末声,家家都有自己的算盘。
4.陈凤玉身体有些文弱,他家是地主,要名声,主动提出去施粥;张树声家是商人,就提出去修路;武牧无可无不可,那自己就来修葺房屋。
5.男孩子进入发育期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变声,家长留心听听孩子的声音,如果声音听起来突然变得嘶哑、音域狭窄,一改以前的童音特色,就是变音期到了。
6.安东尼:嗯,我的梦想是成为单口相声家。
7.她是这里有名的单口相声家。
8.而木台上的准备工作也进入了尾声,家族的执事们,端着放着幻兽蛋的木盘托子,走到台前,放在长老们的面前,由他们赐予少年们幻兽。
9.6月10日下午3时许,武夷山市九曲溪上游老换排处传来阵阵的小孩哭喊声,家住河对岸边的祝仁财夫妇听到呼喊声后,立即跑出家门,直奔河岸。
10.奇声家庭影院八成新价格:350元。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jiā,jie,gū
[jiā]
[ jiā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3. 居住:“可以家焉”。
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8.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10. 姓。
[ jie ]1. 词尾,同“价”:整天家。成年家。
[ gū ](古汉语)
名词
1.古通“姑” 。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另见 ji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