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帖
【拼音】:èr wáng tiē
【结构】:二(独体结构)王(独体结构)帖(左右结构)
【简体】:二王帖
【繁体】:二王帖
【拼音】:èr wáng tiē
词语解释晋·王羲之、献之父子的行草书帖。二王帖[èrwángtiē]⒈晋·王羲之、献之父子的行草书帖。
引证解释⒈晋王羲之、献之父子的行草书帖。引宋高宗《翰墨志》:“希白於字画得佳处,故於二王帖尤邃。”
网络解释二王帖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行书草书帖。宋高宗《翰墨志》:“希白於字画得佳处,故於二王帖尤邃。”
网友释义二王帖,读音èrwángtiē,汉语词语,意思是。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行书、草书帖。
汉语大词典晋王羲之、献之父子的行草书帖。宋高宗《翰墨志》:“希白于字画得佳处,故于二王帖尤邃。”
国语辞典晋代王羲之、献之父子的行草书帖。二王帖[èrwángtiè]⒈晋代王羲之、献之父子的行草书帖。
其他释义1.晋王羲之﹑献之父子的行草书帖。
读音:èr
[èr]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读音:wáng,wàng
[wáng]
[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 wàng ]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读音:tiè,tiě,tiē
[tiē]
[ tiè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 tiě ]1. 便条:字帖儿。
2.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3.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4.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 tiē ]1. 妥适:妥帖。安帖。
2. 顺从,驯服:服帖。俯首帖耳。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