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翁
【拼音】:chái sāng wēng
【注音】:ㄔㄞˊㄙㄤㄨㄥ
【结构】:柴(上下结构)桑(上下结构)翁(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指晋陶潜。因其晩年隐居柴桑,故称。指晋刘遗民。柴桑翁[cháisāngwēng]⒈指晋陶潜。因其晩年隐居柴桑,故称。⒉指晋刘遗民。
引证解释⒈指晋陶潜。因其晚年隐居柴桑,故称。引宋朱熹《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柴桑翁。”⒉指晋刘遗民。参见“柴桑令”。引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六:“近见士子多使柴桑翁为陶渊明,不知刘遗民曾作柴桑令也。”
网络解释柴桑翁柴桑翁,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áisāngwēng,指(晋)陶潜、(晋)刘遗民。
综合释义指晋陶潜。因其晚年隐居柴桑,故称。宋朱熹《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柴桑翁。”指晋刘遗民。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六:“近见士子多使柴桑翁为陶渊明,不知刘遗民曾作柴桑令也。”参见“柴桑令”。
汉语大词典(1).指晋陶潜。因其晚年隐居柴桑,故称。宋朱熹《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柴桑翁。”(2).指晋刘遗民。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六:“近见士子多使柴桑翁为陶渊明,不知刘遗民曾作柴桑令也。”参见“柴桑令”。
其他释义1.指晋陶潜。因其晩年隐居柴桑,故称。2.指晋刘遗民。
1.余友淡公最慕柴桑翁,书不求解而能解,酒不期醉而能醉。且语余曰:“诗何必五言,官何必五斗,子何必五男,宅何必五柳。”可谓逸矣!沈复
读音:chái
[chái]
1. 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
2. 烧柴祭天:“柴于上帝”。
3. 瘦,不松软:柴鸡。柴心儿。
4. 姓。
读音:sāng
[sāng]
(1)(名)桑树;乔木;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2)(名)姓。
读音:wēng
[wēng]
(1)(名)年老的男子:老~。
(2)(名)父亲:乃~。
(3)(名)丈夫的父亲:家~。
(4)(名)妻子的父亲: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