扦子手
【拼音】:qiān zǐ shǒu
【注音】:ㄑ一ㄢㄗˇㄕㄡˇ
【结构】:扦(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手(独体结构)
【简体】:扦子手
【繁体】:扦子手
词语解释扦子手qiānzǐshǒu。(1)旧时关卡上的检查员,因常用扦子查验货物,所以叫“扦子”。也叫“扦子手”。
基础解释见/'扦手/',扦手qiānshǒu旧时关卡上的检查员,因常用扦子查验货物,所以叫“扦子”。也叫“扦子手”
引证解释⒈见“扦手”。
综合释义见“扦手”。在关口持铁扦检查货物的人员。《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带领了几个扦子手走上船来,点验客人的行李。」也称为「扦手」。
汉语大词典见“扦手”。《汉语大词典》:扦手 拼音:qiānshǒu亦称“扦子”。亦称“扦子手”。旧时称关卡上的检查人员。因常持扦子检验货物,故称。清薛福成《分别教案治本治标之计疏》:“武穴被杀教士及洋关扦手各一人,皆系英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原来外面扦子手查着了一船私货,争着来报。”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税务司下,又有帮办……此外更有扦手,皆以西人承充。”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于是华商怏怏而控之关道,关道皇皇而问之税司,税司茫茫而委之扦子,率从初议,使纳重税。”
国语辞典在关口持铁扦检查货物的人员。
辞典修订版在关口持铁扦检查货物的人员。《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带领了几个扦子手走上船来,点验客人的行李。」也称为「扦手」。
其他释义1.见'扦手'。
1.各商谓轮船码头验货,洋人扦子手与秤手通同作弊。
读音:qiān
[qiān]
(1)(名)金属、竹子等制成的针状物或主要部分是针状的器物。
(2)(名)插进麻袋等取出粉末状或颗粒状样品的金属器具;形状像中空的山羊角。
(3)(动)〈书〉插。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读音:shǒu
[shǒu]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