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愤
【拼音】:gōng fèn
【注音】:ㄍㄨㄥㄈㄣˋ
【结构】:公(上下结构)愤(左右结构)
【简体】:公愤
【繁体】:公憤
词语解释公愤gōngfèn。(1)公众共同的愤慨。公愤[gōngfèn]⒈公众共同的愤慨。例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宋史·陈亮传》英publicwrath;popularanger;
基础解释(名)(群众)共同的愤怒:激起~|动了~。
引证解释⒈公众的愤怒。引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巴金《关于<龙、虎、狗>》:“自从一九二九年我发表《灭亡》以来,挨的骂实在不少,仿佛我闯进文坛,引起了公愤。”
网络解释公愤公愤,汉语词汇,指民愤、群愤。
综合释义公众的愤怒。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巴金《关于<龙、虎、狗>》:“自从一九二九年我发表《灭亡》以来,挨的骂实在不少,仿佛我闯进文坛,引起了公愤。”
汉语大词典公众的愤怒。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巴金《关于〈龙、虎、狗〉》:“自从一九二九年我发表《灭亡》以来,挨的骂实在不少,仿佛我闯进文坛,引起了公愤。”
国语辞典众人共同的愤慨。公愤[gōngfèn]⒈众人共同的愤慨。引《老残游记·第五回》:「所以大家动了公愤,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文明小史·第一回》:「太尊媚外,永顺县察看矿苗;童子成军,明伦堂大抒公愤。」近众怒反私仇
辞典修订版众人共同的愤慨。《老残游记.第五回》:「所以大家动了公愤,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文明小史.第一回》:「太尊媚外,永顺县察看矿苗;童子成军,明伦堂大抒公愤。」
辞典简编版众人共同的愤慨。 【造句】他经常乱倒垃圾,终于激起公愤,被大家检举告发了。
英语popular indignationpublic indignationpopular anger
法语indignation publique
其他释义公众的愤怒:激起~。
1.搬弄事非,挑拨离间的卑劣行为,很快在社团内引起了公愤。
2.他倚财仗势,为非作歹,早已激起公愤。
3.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起国际公愤,组成联军兴师问罪。
4.他口出不逊,以势压人,立即引起了公愤!
5.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当黎伥苦于无处下手的时候,潘一豹杀了纪颖川,引起了群众的公愤。
6.热心民众指控儿子点了几道菜,都放在自己前面,父亲却只有吃白饭,民众拍下画面,上传到网上,引起公愤。
7.整容后,参加同学聚会,同学们谈笑风生,我在旁边为他们端茶倒水。有一个同学问:除了那个丑小鸭没来,都来了吧?我赶忙站出来:我就是啊!话刚说完,就激起公愤:我们说同学,你个服务员乱起什么哄!怎么解释他们都不信,我真想再整回去。
8.既然是三国国战,必然只能是在魏蜀吴中决一雄雌,而身为自由玩家的你,要进入战场,必然要选择一个你想效忠的国家势力,不然小心引起公愤先清你出场。
9.激起公愤的轲子像一粒炙手可热的卵细胞一般被成群精子一样的混混团团围住,虎躯狂震、竖然起茎的小强也已用他那裹着一层包皮的板砖把敌方老大震得双手麻木。
10.他是当然要去的,楚莹莹孤身一人,且如今马家人行事狠辣霸道,已经激起公愤,有他出面做她的后盾,至少能让人对她敬畏三分。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读音:fèn
[fèn]
(动)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然|~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