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
【拼音】:zhěn shàng
【注音】:ㄓㄣˇㄕㄤˋ
【结构】:枕(左右结构)上(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床上。2.指梦中。枕上[zhěnshàng]⒈床上。⒉指梦中。
基础解释床上。指梦中。
引证解释⒈床上。引唐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宋陆游《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杨朔《秋风萧瑟》:“夜来枕上隐隐听见渤海湾的潮声,清晨一开门,一阵风从西吹来,吹得人通体新鲜干爽。”⒉指梦中。引宋萧东夫《吕公洞》诗:“枕上功名祇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
网络解释枕上(汉语词语).床上。唐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宋陆游《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综合释义床上。唐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宋陆游《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杨朔《秋风萧瑟》:“夜来枕上隐隐听见渤海湾的潮声,清晨一开门,一阵风从西吹来,吹得人通体新鲜干爽。”指梦中。宋萧东夫《吕公洞》诗:“枕上功名祇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
汉语大词典(1).床上。唐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宋陆游《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杨朔《秋风萧瑟》:“夜来枕上隐隐听见渤海湾的潮声,清晨一开门,一阵风从西吹来,吹得人通体新鲜干爽。”(2).指梦中。宋萧东夫《吕公洞》诗:“枕上功名祇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
其他释义1.床上。2.指梦中。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2.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3.万事都归一梦了。曾向邯郸,枕上教知道。百岁年光谁得到。其间忧患知多少。
4.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5.慈悲的脸,悲悯的眼,耳边的话,触手的温度,都是梦一场。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我的眼角微凉,是一片伤心泪。却原来说不介意,却还是介意。
6.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7.真爱叹了口气,躺在她柔软舒适的雕花装饰长卧椅上,倚着长卧椅竖琴形的靠背,胳膊搭在绣花靠枕上。
8.正面临窗一具楠木包镶炕床,上铺新猩红毡,设大红彩绣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枕上搭着玄狐皮袱,雪狐皮坐褥,炕中安一张香红木矮桌。
9.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10.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
读音:zhěn
[zhěn]
(1)(名)枕头。
(2)(动)躺卧时把头放在其它东西或枕头上:~戈待旦。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