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始
【拼音】:zhōng shǐ
【结构】:终(左右结构)始(左右结构)
【简体】:终始
【繁体】:終始
【拼音】:zhōng shǐ
词语解释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2.引申为有始有终。3.周而复始。终始[zhōngshǐ]⒈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⒉引申为有始有终。⒊周而复始。
引证解释⒈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引《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宋陈善《扪虱新话·免役之法》:“荆公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司马光也,终始以为可行者,曾布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清纳兰性德《题竹炉新咏卷》诗:“相约过君同展看,淡交终始似山泉。”⒉引申为有始有终。引唐贺兰进明《行路难》诗之五:“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唐李咸用《论交》诗:“易得笑言友,难逢终始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本意息肩之后,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⒊周而复始。引《史记·孝文本纪》:“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司马贞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復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唐韩愈《进士策问二》:“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而周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环终始,若五行之与四时焉。”
网络解释终始终始,汉语词汇。
释义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2、引申为有始有终。3、周而复始。
网友释义终始,汉语词汇,拼音zhōngshǐ,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引申为有始有终。周而复始。
汉语大词典(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宋陈善《扪虱新话·免役之法》:“荆公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司马光也,终始以为可行者,曾布也,其馀皆出入之徒也。’”清纳兰性德《题竹炉新咏卷》诗:“相约过君同展看,淡交终始似山泉。”(2).引申为有始有终。唐贺兰进明《行路难》诗之五:“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唐李咸用《论交》诗:“易得笑言友,难逢终始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本意息肩之后,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3).周而复始。《史记·孝文本纪》:“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司马贞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复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唐韩愈《进士策问二》:“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而周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环终始,若五行之与四时焉。”
国语辞典开始和结局。《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孝经.庶人章》:「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也作「始终」。终始[zhōngshǐ]⒈开始和结局。也作「始终」。引《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孝经·庶人章》:「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1.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
2.只可惜,夫妇两人的感情始终始如一,按说此时已经是功成名就的他们,这一生再没有任何遗憾可言,可是,了解他们家庭状况的人,无不心底暗暗叹息。
3.六曰言行不类,终始相悖,阴阳克易,外内不合,虽有隐节见行,曰非诚质者也。
4.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
5.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发,怨仇嫌恨非钱不解……鲁褒还写道执我之手,抱我终始。
6.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7.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8.戴着多枚手镯和脚镯,舞者发自内心的微笑终始如一,表达了喜悦平和的心境,多种跺脚的动作,发出脆响的声音,有着急促的节奏,腰部的摆动让身体婀娜多姿。
9.古人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本末倒置。
1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读音:zhōng
[zhōng]
(1)(形)最后;末了:~点|~场|~极|~审|~霜。
(2)(名)指人死:临~。
(3)(副)终归;终于;到底:~必|~将。
(4)(形)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日|~岁|~年|~生。
(5)姓。
读音:shǐ
[shǐ]
(1)(名)最初;起头;开始:~祖|从~至终。
(2)〈书〉跟“才”相同:不断学习~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