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姜
【拼音】:shǔ jiāng
【注音】:ㄕㄨˇㄐ一ㄤ
【结构】:蜀(上下结构)姜(上下结构)
【繁体】:蜀薑
词语解释1.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
基础解释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
引证解释⒈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引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薑。”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唐李商隐《赠郑谠处士》诗:“越桂留烹张翰鱠,蜀薑供煮陆机蓴。”清周亮工《次清风店咏黄芽菜》:“莫教盐豉分杨檖,略带冰霜荐蜀薑。”
网络解释蜀姜蜀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ǔjiāng,是指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
综合释义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薑。”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唐李商隐《赠郑谠处士》诗:“越桂留烹张翰鱠,蜀薑供煮陆机蓴。”清周亮工《次清风店咏黄芽菜》:“莫教盐豉分杨檖,略带冰霜荐蜀薑。”
网友释义shǔjiāngㄕㄨˇㄐㄧㄤ蜀姜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唐李商隐《赠郑谠处士》诗:“越桂留烹张翰鱠,蜀姜供煮陆机蓴。”清周亮工《次清风店咏黄芽菜》:“莫教盐豉分杨檖,略带冰霜荐蜀姜。”
汉语大词典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唐李商隐《赠郑谠处士》诗:“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清周亮工《次清风店咏黄芽菜》:“莫教盐豉分杨檖,略带冰霜荐蜀姜。”
读音:shǔ
[shǔ]
(1)(名)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
(2)(名)四川省的别称。
读音:jiāng
[jiāng]
(1)(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黄色;叶子披针形;穗状花序;花冠黄绿色;通常不开花。根茎有辣味;是常用的调味品;也可以入药。
(2)(名)这种植物的根茎。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