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救会
【拼音】:nóng jiù huì
【注音】:ㄋㄨㄥˊㄐ一ㄡˋㄏㄨㄟˋ
【结构】:农(独体结构)救(左右结构)会(上下结构)
【繁体】:農救會
词语解释农救会Nóngjiùhuì。(1)“农民抗日救国会”的简称。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中群众性组织。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农民进行抗日,进行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和生产运动。
基础解释农救会Nóngjiùhuì[peasantassociationforanti-Japanesenationalsalvation]“农民抗日救国会”的简称。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中群众性组织。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农民进行抗日,进行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和生产运动
网络解释农救会'
高级汉语词典“农民抗日救国会”的简称。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中群众性组织。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农民进行抗日,进行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和生产运动
其他释义1.“农民抗日救国会”的简称。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中群众性组织。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农民进行抗日,进行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和生产运动。
1.贪污公粮三千斤、公款五百元的村长和农救会主任,被群众罢免了;现在账目都能按月总结,贪污现象已没有了。
2.二沟村的农救会员们,正在歌声中凿墙挖洞坚壁粮,食备以战斗的姿态来迎击敌人的“清乡”。
3.建立县、区抗日政府,各村都有民兵队、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常有干部来给讲抗日救国的道理。
4.各村都有民兵,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常有干部来讲抗日救国的道理。
5.全村五分之四的村民参加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和儿童团。
6.不久,王国英又在村里组织了妇救会、农救会、基干队。
7.东郊村等村农救会组织村民将烈士遗体就地掩埋。
8.朱浩开说,当时村里有个叫村民叫朱志高,是村农救会主任,他的妻子卢流花长着一脸麻子,“长相有点怕人,可人好着呢。
9.他们的农救会、妇救会、青抗先、儿童团之类的组织,可以商量、决策事务,和那些大户人家对话甚至对他们保持某种优势。
10.他们还组织成立了农救会、青抗会、妇救会等抗日群众组织。
读音:nóng
[nóng]
(1)(名)农业:~村|~场|~具|~林|~忙|~田|~闲|~械|~学|~药|~产品。
(2)(名)农民:~会|~协|~夫|~妇。
(3)(名)(Nónɡ)姓。
读音:jiù
[jiù]
(1)(动)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命|挽~|营~|搭~|抢~|一定要把他~出来。
(2)(动)援助人、使物免于(灾难、危险):~亡|~荒|~灾|~急。
读音:huì,kuài
[huì]
[ huì ]1. 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审。会话。
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会议。开会。
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会。省会。
4. 彼此见面:会面。会见。
5. 付钱:会账。会钞。
6. 理解,领悟,懂:会心,体会。
7. 能,善于:会游泳。会英语。
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会难得。
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
10. 恰好,正好:会天大雨。
11. 一小段时间:会会儿。
[ kuài ]1. 总计:会计(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