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阪走丸
【拼音】:nì bǎn zǒu wán
【注音】:ㄋ一ˋㄅㄢˇㄗㄡˇㄨㄢˊ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亦作'逆坂走丸'。
基础解释亦作/'逆坂走丸/',逆着斜坡滚丸。比喻事情难于办到。
引证解释⒈见“逆坂走丸”。
汉语大词典见“逆坂走丸”。《汉语大词典》:逆坂走丸 拼音:nìbǎnzǒuwán逆着斜坡滚丸。比喻事情难于办到。《后汉书·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棹,岂云易哉!”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将军虽欲委忠于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犹逆坂走丸,必不可得也。”《周书·苏绰传》:“饥寒切体,而欲使民兴礼让者,此犹逆坂走丸,势不可得也。”亦作“逆阪走丸”。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决水于高原之上,以注川谷,无不行者,苟或不然,如逆阪走丸,虽竭力以进之,其复走而下,可必也。”
其他释义比喻事情难于办到。同“逆坂走丸”。
读音:nì
[nì]
(1)(形)方向相反:~风|~流。
(2)(动)抵触;不顺从:忤~。
(3)(名)背叛者:叛~。
(4)(形)背叛者的:~产。
(5)(动)〈书〉迎接:~旅。
(6)事先:~断。
读音:zǒu
[zǒu]
(1)(动)跑
(2)(动)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3)(动)移动:挪动:挪动
(4)(动)离开;去:车刚~|把土抬~。
(5)(动)(亲友之间)来往:~娘家|~亲戚。
(6)(动)通过;由:~这个门出去。
(7)(动)漏出;泄露:~风|~漏|~气。
(8)(动)改变或失去原样:~味|~样|~色|~眼。
读音:wán
[wán]
(1)(名)(~儿)球形的小东西。
(2)(名)丸药;制成丸儿的药。
(3)(量)用于丸药: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