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策据梧
【拼音】:zhī cè jù wú
【注音】:ㄓㄘㄜˋㄐㄨˋㄨˊ
【词性】:成语。
【繁体】:支策據梧
词语解释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支策据梧[zhīcèjùwú]⒈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
基础解释形容用心劳神。
引证解释⒈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引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荣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⒈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引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荣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成语解释支策据梧
综合释义此指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形容用心劳神。范容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汉语大词典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荣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
出处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其他释义此指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形容用心劳神。
1.范容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读音:zhī
[zhī]
1. 撑持,伸出,竖起: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2. 受得住:乐不可支。
3. 领款或付款:支付。
4. 调度,指使:支使。支应。支着儿。
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支。支流。支离。
6. 〔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 量词:一支笔。
读音:cè
[cè]
(1)(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2)(名)古代考试文件;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3)(名)我国曾经用过的计算工具;跟‘筹’相似。参看‘筹’。
(4)(名)计谋;办法:上~|献~。
(5)(名)姓。
(6)(名)古代赶马用的棍子。
(7)(动)用策赶马:鞭~|~马前进。
读音:jù,jū
[jù]
[ jù ]1. 凭依、倚仗:据点。据险固守。
2. 占有:窃据。盘据。据为己有。
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
4. 按照: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
[ jū ]1. 〔拮据〕见“拮”。
读音:wú
[wú]
(名)梧桐树;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