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
【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注音】:ㄓˇㄕㄤˋㄊㄢˊㄅ一ㄥ
【词性】:形容词、成语。
【简体】:纸上谈兵
【繁体】:紙上談兵
词语解释纸上谈兵zhǐshàng-tánbīng。(1)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纸上谈兵[zhǐshàngtánbīng]⒈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英armchairstrategy;engageinidletheorizing;fightonlyonpaper;
基础解释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引证解释⒈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以为天下无敌。尝与其父言兵事,父虽不能难倒他,但不以为然。后赵括代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为秦将白起所败,赵卒被坑者数十万人。赵国名臣蔺相如曾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因谓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为“纸上谈兵”。亦作“纸上谭兵”。引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三:“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老舍《四世同堂》三四:“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淡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综合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网友释义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汉语大词典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以为天下无敌。尝与其父言兵事,父虽不能难倒他,但不以为然。后赵括代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为秦将白起所败,赵卒被坑者数十万人。赵国名臣蔺相如曾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因谓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为“纸上谈兵”。亦作“纸上谭兵”。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三:“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老舍《四世同堂》三四:“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淡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国语辞典战国时赵括,擅长谈论兵法,不知变通,长平一役大败,赵军被坑杀四十万人的故事。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不合实际的空谈、议论。纸上谈兵[zhǐshàngtánbīng]⒈战国时赵括,擅长谈论兵法,不知变通,长平一役大败,赵军被坑杀四十万人的故事。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不合实际的空谈、议论。引《红楼梦·第七六回》:「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这些营务事情,如非亲身阅历,决不能言之中肯。」近空言无补成语解释纸上谈兵
辞典修订版战国时赵括,擅长谈论兵法,不知变通,长平一役大败,赵军被坑杀四十万人的故事。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不合实际的空谈、议论。《红楼梦.第七六回》:「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这些营务事情,如非亲身阅历,决不能言之中肯。」
辞典简编版仅擅长理论上的军事谈论,却无法在战场上实际运用。比喻不合实际的空谈、议论。典出《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传》。 【造句】这些提案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开会讨论时全数遭到否决。
成语词典版01.《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这些营务事情,如非亲身阅历,决不能言之中肯。」02.《红楼梦.第七六回》:「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03.清.汤斌〈答孙屺瞻侍郎书〉:「此先生亲身阅历之言,故凿凿如此,非如他人纸上谈兵也。」04.《孽海花.第六回》:「只怕他们纸上谈兵,终无实际,使国家吃亏。」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英语armchair strategybe an armchair strategistengage in idle theorizing
法语discussions en l'air、ne connaître la guerre que sur le papier
其他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这套方案需要大量财力支援,否则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2.再美好的梦想与目标,再完美的计划和方案,如果不能尽快在行动中落实,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想一番。
3.由于光纤网卡及光出口的集线器价格非常昂贵,致使整个系统造价上升,所以光纤到桌面现在在国内还基本上只是纸上谈兵。
4.事实上,你需要创造一个有应变能力的计划,而不是像鸵鸟那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对外界不管不问,或者只是光说不做,纸上谈兵。
5.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纸上谈兵、光说不练,要光说又练全把式。
6.这件事我们没做过却夸夸其谈,结实际去做了却一败涂地,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7.他们定了个开办豪华夜总会的计划,但一个钱也没有,这岂不是纸上谈兵。
8.但是,切记一点,销售是活的,你不能照搬我这手稿上的内容,否则可能会成为那纸上谈兵的赵括,销售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甚至是因物因人制宜。
9.事情在筹备阶段难免纸上谈兵,但接下来得要实干了。
10.面对千军万马,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要胆怯到草木皆兵,要知己知彼,然后声东击西、攻其不备,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读音:zhǐ
[zhǐ]
(1)(名)纸张;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所用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造。
(2)(量)书信、文件的张数:一~公文。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tán
[tán]
(1)(动)说话或讨论:~论|~心。
(2)(名)所说的话:高~|奇~。
(3)(Tán)姓。
读音:bīng
[bīng]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