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橹
【拼音】:qiáo lǔ
【注音】:ㄑ一ㄠˊㄌㄨˇ
【结构】:谯(左右结构)橹(左右结构)
【简体】:谯橹
【繁体】:譙櫓
词语解释亦作'谯'。城门上的守望楼。
基础解释亦作/'谯/',城门上的瞭望楼城门上的守望楼。
引证解释⒈城门上的守望楼。引《新唐书·马燧传》:“燧聚石种树障之,设二门为譙櫓,八日而毕,虏不能暴。”
网络解释谯橹qiáolǔㄑㄧㄠˊㄌㄨˇ
综合释义城门上的守望楼。《新唐书·马燧传》:“燧聚石种树障之,设二门为譙櫓,八日而毕,虏不能暴。”谯橹[qiáolǔ]城门上用来望敌守御的高楼。《新唐书.卷一五五.马燧传》:「燧聚石种树障之,设二门为谯橹。」
国语辞典城门上用来望敌守御的高楼。
辞典修订版城门上用来望敌守御的高楼。《新唐书.卷一五五.马燧传》:「燧聚石种树障之,设二门为谯橹。」
其他释义1.亦作'谯?'。2.城门上的守望楼。
读音:qiáo,qiào
[qiáo]
[ qiáo ]1.谯楼。
2.姓。
[ qiào ]同“诮”。
读音:lǔ
[lǔ]
(1)(名)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大;安在船梢或船旁。
(2)(名)〈书〉大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