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事
【拼音】:lí shì
【注音】:ㄌ一ˊㄕˋ
【结构】:厘(半包围结构)事(独体结构)
【繁体】:釐事
词语解释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汉书.文帝纪》所谓'祠官祝厘'者即指此。宋以后多由道士行之。厘事[líshì]⒈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汉书·文帝纪》所谓“祠官祝厘”者即指此。宋以后多由道士行之。
基础解释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
引证解释⒈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汉书·文帝纪》所谓“祠官祝釐”者即指此。宋以后多由道士行之。引宋苏轼《明堂执政加恩制·李清臣》:“矧余元臣,相成釐事。神人所保,霈泽宜先。”元揭傒斯《冲玄观记》:“至是尽归于观,以养学徒,奉釐事。”明张居正《贺瑞雪表一》:“臣等幸际熙朝,乐观釐事。”
网络解释厘事厘事,是一个汉语词汇,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
综合释义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汉书·文帝纪》所谓“祠官祝釐”者即指此。宋以后多由道士行之。宋苏轼《明堂执政加恩制·李清臣》:“矧余元臣,相成釐事。神人所保,霈泽宜先。”元揭傒斯《冲玄观记》:“至是尽归于观,以养学徒,奉釐事。”明张居正《贺瑞雪表一》:“臣等幸际熙朝,乐观釐事。”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汉书.文帝纪》所谓/祠官祝厘/者即指此。宋以后多由道士行之。
汉语大词典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汉书·文帝纪》所谓“祠官祝釐”者即指此。宋以后多由道士行之。宋苏轼《明堂执政加恩制·李清臣》:“矧余元臣,相成釐事。神人所保,霈泽宜先。”元揭傒斯《冲玄观记》:“至是尽归于观,以养学徒,奉釐事。”明张居正《贺瑞雪表一》:“臣等幸际熙朝,乐观釐事。”
其他释义1.旧指帝王祈福或祷雨的祭祀。《汉书.文帝纪》所谓'祠官祝厘'者即指此。宋以后多由道士行之。
读音:lí
[lí]
(1)(量)(某些计量单位的)百分之一:~米|~升。
(2)(名)计量单位名称。ɑ)长度;十毫等于一厘;十厘等于一分。b)重量;十毫等于一厘;十厘等于一分。c)地积;十厘等于一分。d)利率;年利率一厘是每年百分之一;月利率一厘是每月千分之一。
(3)(动)〈书〉整理;治理。
读音:shì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