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乎上
【拼音】:qǔ fǎ hū shàng
【注音】:ㄑㄨˇㄈㄚˇㄏㄨㄕㄤˋ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等。⒈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成语解释取法乎上
出处①唐太宗《帝范》卷四
其他释义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
近义词 见贤思齐
1.在将军看来,学习中国书法不仅能够实践“弘扬国粹,振兴中华”的理想,更是学习古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当,为我所用”的治学态度。
2.“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部队战斗力。
3.自古继承、发展、光大的不二法门都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4.他打算花半年时间临摹另外三种字体,然后再半年融会贯通,到了考学的时候,四体楷书代表性特色,能算得取法乎上,出手不凡了。
5.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风下矣。
6.儿奉大人教诲,当尽力取法乎上,决不敢枉道诡遇,以负大人。
7.常言道,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
8.“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只为其下。
9.“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
10.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读音:qǔ
[qǔ]
(动)选取:~道|录~|可~。
读音:fǎ
[fǎ]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读音:hū
[hū]
(1)(助词)〈书〉表示疑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助词)〈书〉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3)(助词)〈书〉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
(4)(助词)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无须~|出~意料|合~规律|超~寻常。
(5)(助词)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迥~不同|确~重要。
(6)(叹)〈书〉跟“啊”相同:天~!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